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404篇
中国共产党   1096篇
中国政治   1982篇
政治理论   804篇
综合类   8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642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一、湖北省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状分析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总称。[1]根据公共服务的水平,可将公共服务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水平的均等化(消费均等和结果平等)、  相似文献   
99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理念、新方法,它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推进这项改革,需要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完善监督和评估机制,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为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93.
所谓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它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提出的。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人民政府的社会责任、义务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94.
薛丹 《行政与法》2022,(2):14-22
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后,我国的贫困治理已转向相对贫困.当前,我国的国际方位、发展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相对贫困治理也面临着相对贫困人群瞄准难、相对贫困扶持精准供给难、"能力贫困"及"精神贫困"韧性大、碎片化与系统化矛盾调和难等挑战.后小康时代,应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织密多维动态识别、政策统筹衔接、持续...  相似文献   
995.
王春业 《法学》2018,(2):3-11
由于规制不力,有的地方政府将购买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政府不该干预的市场领域,将本该由政府亲力亲为的事项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社会卸包袱,以购买服务为名规避各类监管,将政府为之具有更好效果的事项对外发包。在坚持指导性正面清单的基础上,有必要引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促使政府积极履行法定职责。负面清单制定时应遵循法治性原则、评估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等。  相似文献   
996.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理应在助推乡村发展的同时肩负起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务。就内在逻辑而言,乡村有效治理能够充分赋能共同富裕,不仅能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内驱动力,而且能够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塑造良好环境、奠定基础保障。当前,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软弱化”、多元主体治理“离散化”、数字乡村建设“悬浮化”、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等现实困境制约了乡村有效治理赋能共同富裕,影响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推动乡村有效治理赋能共同富裕,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是核心所在,发挥主体共治优势是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是重要抓手,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是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997.
我国于2005年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意味着在我国境内的公民,无论其种族、性别、居所、收入和地位等方面的差异,都应均等、公平、普遍地享有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就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而言,除了军事、外交等少数必须由中央政府直接提供之外,大多数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的具体供给责任,一般来说都是由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来承担。所以,城镇将在未来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目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的主要障碍就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巨大,而城镇化则为消除城乡差距提供了新的机会,因此城镇化将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9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公平正义的基础,公平正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本质要求。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失衡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深化行政改革,通过建立以民为先的责任体系、参与和监督体系、合理的考核体系等,提升政府服务意识,推进政务公开透明,建设服务型政府,从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99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化,广大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农民分化成不同的阶层。政府必须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和农村出现的分化,考虑到农村公共服务的结构性阶层化。在分层视阈下,要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一要建立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反馈机制,二要建立多元的供给体制,三要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公共服务均等的标准化机制,四要培育农村社区的基层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1000.
在现代行政国家,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职责,其自身的组织形态和活动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在美国,作为与公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政府层级,地方政府正面临着民众对更多、更好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美国地方政府的形成和运作素来有公民自治的传统,这不仅体现在一般目的地方政府的设立和运作上,而且还反映在地方政府类型的创设上.特别区政府属于与一般目的地方政府相对的特殊目的地方政府.其治理模式的形成与普遍发展便是在自治传统的支持下对公民需求的回应.发展至今,该治理模式远非完美,它正遭遇不经济、低效、碎片化、隐匿性乃至不民主等指责.但是,不能简单地将这些指责等同于特别区治理模式的困境;而是需要回溯其自治传统,在反思都会化改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自治传统进行重塑,才能避免公共服务的异化,实现行政权及其法律规制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