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6篇
法律   267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179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谢乃煌 《法制博览》2013,(7):31-34,28
习惯法的定义及其研究的意义尚存较大争议。对习惯法宜作宽泛定义,基于此可从七种不同的角度对其分类。公权力作用于习惯法是客观现实;关于习惯法的价值判断标准,"世界人权宪章"(一宣言两公约)统领下的人权公约,庶几可作参照。  相似文献   
92.
于建嵘 《南风窗》2010,(9):25-27
南平血案的发生及其所暴露的扭曲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病态性的社会心理疾病,也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社会心态更复杂的阶段。  相似文献   
93.
《公安研究》2009,(1):93-94
申卫星在《当代学法》2008年第4期撰文认为,《物权法》乃是保护权利人物权、规范财产秩序之法,然因物权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现代财产所有权社会化的结果导致《物权法》中蕴含了大量的属于公法范畴的强制性规范,使得物权相较于其他私权而言更容易受到以保护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公权力的干涉和限制。  相似文献   
94.
公权力异化与腐败是权力滥用的两面,而遏制公权力异化和腐败也是人类历史的难题。虽然人们普遍强调从教育、制度和监督的综合治理模式入手来解决公权力异化与腐败问题,但是从制度伦理视角来分析和遏制公权力异化和腐败则是更为清晰和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5.
公权力,亦称国家权力,其产生和发展源于国家主权权力说的近现代化和社会契约说的诞生及演变.公权力设计之缺失是导致国家权力运作失灵的制度性原因,其最为直接的不良后果是腐败的产生.腐败的本质是公权力的商品化和私有化,具体途径是权钱交易和以权谋私.鉴于腐败与公权力的设计缺失之间存在着制度性关联,只有真正克服公权力在设计时的不合理控制经济资源和公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的缺陷,才能够从制度上消除其由于设计缺失所产生的危害,保证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6.
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以后,在公证机关内部及社会上形成一种认识的误区,那就是公证处摆脱行政编制成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公证员脱离公务员队伍成为职业公证从业人员,不再承担有关国家  相似文献   
97.
速读     
“据报道,北京市99.6%的司机都是‘违法分子’,这种法律是方便群众、保障有序的善法吗?很多执法、限行、限速正反映了公权力的滥用。电子眼是为罚款而存在还是为了道路安全畅通?”——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宋先生在6次违法被拍后将交通队告上法庭时说。  相似文献   
98.
宋长清 《特区法坛》2003,(77):6-6,10
公正与效益是诉讼程序的两大价值取向。学界对程序公正的要素存在不同的意见,但至少在三个要素方面取得了共识.即:(1)法官的中立性;(2)当事人双方的平等性;(3)诉讼程序的透明性。从我国对权力机关的个案监督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个案监督完全破坏了程序公正这样一个结论。首先,个案  相似文献   
99.
靠什么制约公权力的滥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单纯依靠行政法制的完善 ,依靠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行政权限和行政程序 ,是不能真正达到目的的。需要制定一部完善的、进步的、科学的民法典向整个社会 ,特别是向我们的政府、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灌输私法观念、私权观念 ,约束国家公权力的行使 ,限制公权力的滥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00.
日本国家赔偿特别领域要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会立法的内容被法院认定违反宪法时 ,属于国家赔偿法上的违法 ;立法不作为时 ,法院承认国会有广泛的立法裁量权 ,但也认为存在违法性不作为的情形。因行政权限不行使发生损害时 ,成立国家的赔偿责任 ,但受到国民法益的性质、违反的义务的性质、注意义务的基准等因素的影响。关于非权力作用 ,理论与判例均未形成一致认识 ,但在学校事故事件、行政指导及信息提供等方面 ,已有适用国家赔偿法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