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7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52篇
各国政治   110篇
工人农民   220篇
世界政治   5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0篇
法律   3412篇
中国共产党   3386篇
中国政治   4787篇
政治理论   1578篇
综合类   190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1420篇
  2013年   1222篇
  2012年   1501篇
  2011年   1691篇
  2010年   1721篇
  2009年   1514篇
  2008年   1513篇
  2007年   1025篇
  2006年   820篇
  2005年   619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肖建国 《中国法学》2007,(5):129-146
民事公益诉讼模式取决于一国的法律传统和司法政策,新模式的导入为民事诉讼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在目前代表人诉讼被搁置、集团诉讼短期无引入可能的背景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应采取民事公诉为主导,实验性诉讼、团体诉讼和公民诉讼为补充的模式选择路径。具体建言是:确立实验性诉讼、拓展民事公诉和团体诉讼的适用范围、引进公民诉讼。  相似文献   
112.
全球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正影响着国内和国际经济与政府间的关系。因特网市场是全球性的,但是政策法律的管辖仅限于国内,这产生了政策法律冲突的问题。本文集中讨论美国和欧盟在针对电子商务个人数据保护制定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3.
该书是“剑桥学派思想史译丛”中的一册,其《译者后记》中介绍说:“面对‘民族国家的消亡即将来临’这样的话题,本书作者对至关重要的国家的历史、国家的理论基础和国家的前景进行了反思,并侧重探讨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时间横跨中世纪到20世纪后期,所涉及的话题涵盖了公民自由、国家权力、公民身份的概念、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史、市民传统、公民权利、同一性和公民身份的启蒙运动思想、妇女权利、法国公民身份、国家类型、当代国家的历史和前景等。作为剑桥学派政治思想史研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斯金纳以及其他作者在他们对国家与公民的历史描述和分析中仍然体现出对社会和知识背景、历史语境的_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4.
文章从公民社会视角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公民社会的概念;二是阐释了选择公民社会角度的缘由;三是公民社会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刘寿明  司贺中 《台声》2006,(11):61-61
一、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2、《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3、《公安部关于简化办理台湾居民在大陆暂住手续的通知》二、台胞在大陆需要办理暂住手续的情形1、台胞短期来大陆,应当按照户口管理规定,办理暂住登记。在宾馆、饭店、招待所、旅店、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或机关、团体和其他机构内住宿的,应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住在亲友家的,由本人或者亲友在24小时(农村72小时)内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或户籍办公室办理暂住登记手续。2、台胞(包括随行家属)因在大陆投资贸易或者在“三资”企业、境外企业常驻大陆机构中任…  相似文献   
116.
中国民间组织的自身机制,如民间组织的章程、决策机构、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状况、资金状况、合法性和公信度等等,成为民间组织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7.
张玉龙 《台声》2006,(2):28-29
在海峡两岸同胞深切悼念和缅怀汪老的日子里,我作为有机会采访过汪老的一名涉台记者,深深感到汪老的离世,的的确确是两岸同胞的“心头之痛”。今天,在送走汪老的?别时刻,我再一次取出了10年前在上海和平饭店汪老会见时任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的一段“原版录音”,再一次觉得,汪老在处理两岸事务上不仅具备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刚性?持,同时具有睿智儒雅、谈笑风?的大家风范,既让远道而来的来宾感受到了长者一般的亲近感,又让我们在现场采访的大陆与台湾的记者尽情感受到了汪老的个人魅力。?是在1995年?节的前三天。时任台湾…  相似文献   
118.
<正>“收到许江画展的请柬了,很高兴。许江的干劲、能力、给中国画坛带来的冲击力,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他与时俱进的思想,你们搞新闻的同志一定要宣传好、提得响亮。我们关注着许江这个画展,祝贺他,一定能打响。”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前馆长杨力舟特意打电话来道。从新年伊始,许江要办个人画展的消息传出后,各方都在关注。86岁高龄的著名油画家、中国美院的老学长吴冠中道:许江给我的印象很好!我和许江私交不多,但他主要的学术观点、作风、绘画的艺术追求,我都赞  相似文献   
119.
个人权利与宗教权力、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的制衡关系是政治学说中重要的议题。社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协调个人权利与社会整体利益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洛克较早的论述了个人与社会制衡的思想。个人权力对宗教、政治、经济三方面因素产生制约和平衡 ,从而使整个社会与个人达成一种平衡态势。其中 ,个人权力的至上性和不可取消性不仅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也是整个社会存在的根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时代主题下 ,重温他的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0.
在张国焘晚年写的《我的回忆》中,对中共领导人多有诋毁。只对两个人始终保持敬意,大加赞赏。这两个人一个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另一个则是蔡申熙。徐向前的名字人们已经耳熟能详.而蔡申熙的名字对许多人来说还很陌生。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这样写道: “蔡申熙同志是红十五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机智果断,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