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08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书乐 《法人》2011,(3):50-51
通过银行的资助,以知识产权做质押来壮大自己的财力,扩充企业,将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32.
33.
晚清“公法时代”的国际法学教育主要包括京师同文馆的国际法学教育和国际法留学教育两个方面。无论是在京师同文馆进行的国际法学教育,还是到国外接受国际法教育的留学生们,都没有为中国国际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没有产生一个独立的自愿推动国际法学在中国发展的学术群体。  相似文献   
34.
熊君玉 《法制与社会》2010,(31):262-263
本文从电子数据库的概念着手,分析了电子数据库的侵权行为及其保护模式,提出了对电子数据库的保护应以著作权法保护为主,兼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合同法进行保护的模式,并提出适时引进"特殊权利"的保护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契约作为资源交换中介显示出来的交换脱离直接效用的特征,不仅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流转,在该效度上满足社会大众对秩序的需求,而且其所反映的诸如契约自由、意思自治等精神体现了对人性的皈依和对公民尊严的呵护.公平地位、自由意志和合意达成是公法契约尤其是刑事诉讼契约中的当事人主义的主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36.
《行政与法制》2000,(12):39-39
黄文艺在《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5期上撰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政府行政模式的转变问题。1.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这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是一体化的,社会结构的先行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制度的更新,而成功的制度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转换。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的这种变化,导致法律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相似文献   
37.
王敏 《传承》2012,(8):74-75
文化的仪式承载着历史,衔接着现代,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基石。文化仪式的保留和创新实现了我们对文化生态价值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仪式保留和创新的重点,其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灵感,可以唤醒人们思想情感中的活跃因素,找到对生活生产创造的源动力,激发人民群众对于现实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相似文献   
38.
肖建国 《法学家》2007,43(2):123-131
财产刑执行是由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责任财产的执行,财产刑执行适用民事执行的原则表明,财产刑执行与民事执行的共性与个性,都必须从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寻求答案.具体而言,财产刑执行应当遵循公法上的债权理论、被告人的责任财产理论等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39.
刘耀 《理论月刊》2012,(10):52-56
"公法"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个法律新词。古典文献中,"公法"多指国家法令制度或公理。时至近代,通过译介的西方法学作品,"公法"获得新含义。从《万国公法》系统介绍国际法并大量使用"公法",到《公法便览》首先清晰定义了"公法"为国际法。在当时,国人接收以"公法"来诠释西方的国际法概念乃是基于对其公义诉求。在此之后,通过留日学生对日本法律体系的介绍,"公法"一词的含义再次发生转化。日译法学术语中"公法"指代定义公共关系的法律。"公"不再是公义,而是强调公共、公权力。近代法学术语的引入实际上反映了深层次的中西日文化互动,"公法"含义的变迁,也体现了中国法律体系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40.
环境法是20世纪后半叶突现的新兴法律,但是这个新兴法律始终难以与传统法律接榫,甚至还有些格格不入。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环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归属不明。就法律体系的基本分类——公法与私法而言,环境法归于其中哪一种,环境法学界还有众多争议。如果以环境法的根本属性——公共性为基本立场,那么环境法是公法还是私法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