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08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人格权在现代社会中愈发重要,而民法学界就如何进行人格权的保护、采用何种模式进行保护却存有诸多争论.19世纪法国、德国就已经在各自的民法典中对人格利益的保护予以一定关注,但二者所采取的保护模式是难以使人格权得到充分保护的.20世纪随着人权思想的普及,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保护模式即人格权的法定化逐步被各国普遍采纳.这对我国即...  相似文献   
672.
法律根植于社会,社会变迁与公法的发展紧密相连,社会变迁在制度、观念和应用等层面影响着公法的发展,公法对社会变迁具有推动作用。中国正在经历从政治国家一元社会向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并存的二元社会的变迁,这种变迁需具备建立市场经济和确立正确的政府理念两大要素,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与之相适应,中国公法应当在制度层面、观念层面和方法层面对这种变迁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673.
674.
保护规范理论作为裁判相关人公权利的准据,一经引入就被我国司法实务迅速接受,以期塑造扩张型权利保障的行政诉讼新秩序。公法规范鲜有公权利的直接表达,惯以显性语言表达客观法文义,以隐性目的决定权利保护射程。我国法院倚重客观法内容叙述国家与个人的法律关系,难以妥当辨析出显性文义与隐性目的之关联以探明隐晦其中的公权利。这一形式解释偏好溢出了法解释本身,有必要在国家治理现实和法教义学的双重约束下,重新阐明保护规范理论实质解释的权利保护要义。  相似文献   
675.
大数据是数字时代的重要资产,对大数据的司法保护,可以尝试不同模式。但是,大数据的特性决定了其既不适用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的保护模式,也很难适用著作权法的保护模式。文章认为,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大数据是切实可行之路。在该保护模式中,一般条款的保护模式比商业秘密的保护模式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676.
赵宏 《法学家》2023,(1):11-26+191
伴随行政机关对城市空间利益分配的介入,在私法相邻关系法和私法相邻权之外出现了公法相邻关系法和公法相邻权。德国法最初是从基本权利导出公法相邻权,在遭遇有违宪法分配秩序的诘问后,联邦行政法院在猪圈案判决中提出了考虑要求。考虑要求创造性地实现了从客观法到邻人主观公权利的转化,也使建筑法规范自此具备了邻人保护效果。在嗣后的发展演替中,考虑要求渐次从公法邻人保护体系的核心退居辅助性位置,并演变为与普遍邻人保护相对应的部分邻人保护。考虑要求的适用有显著性、个别性和范围可限性、法律上值得保护性以及预测可能性等要素的要求,这些要素使考虑要求既延续了保护规范理论的一般思考,又对其在具体法领域的适用进行了重要拓展。纳入考虑要求无论对扩展规划许可诉讼中邻人原告资格的范围,还是缓解一般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定中事实影响和规范依据间的张力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77.
为解决刑事审判中的量刑不规范问题,我国展开了量刑规范化改革。量刑不规范与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粗糙有关。在当前的多种改革措施中,量刑程序改革有着相当重要的功能:以程序约束权利,用程序公正保证量刑公正;对公法的完善和公权的制约有系统化的功能;以较成功的实践实现了制度创新,探索了完善公法、约束公权、彰显公正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78.
罗马法具有普适性的借鉴意义,对中国法治也具有多重推动作用。这就需要以罗马法传统为研究起点,将罗马法研究从罗马私法推进到罗马公法。为此,需要采取精细化的文本解读,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同时,也应适度反思以罗马法为中心的西方法律话语体系,寻求具有中国主体性的法律体系与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679.
何源 《政治与法律》2023,(3):130-146
我国国企法律规制遵循“营利本位”理念并以“双轨制”体系而展开。“营利本位”理念无法契合我国新的改革主题下国企公益性的要求,应当向“公益本位”理念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国企公益性的概念界定、正当性来源与实现方式等基础性问题亟待阐释。同时,“双轨制”体系中存在公法与私法不融贯的难题。这一难题应借由公法私法交互支持秩序框架予以克服,即不再将公法与私法简单地看作两种对立的法律形式,而是从功能主义角度将二者视为为了完成共同任务互相补充与支持的规制手段。这一抽象框架还需要在不同维度下对“双轨制”体系的内容分析予以填充及具体化。  相似文献   
680.
郭胜习 《河北法学》2023,(1):120-145
当前以行政行为理论为核心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逐渐暴露出不足,需要进行变革重构加以完善,主观公法权利理论的引入或许可为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变革重构提供新思路、新方向。具体可以考虑以法律关系理论为基础,构建“客观行政行为理论”和“主观公法权利理论”统一的“双核”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我国学界对行政行为理论研究已较为成熟,构建“双核”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重点在于引入主观公法权利理论,强化主观公法权利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客观行为理论与主观权利理论二者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主客观统一的“双核”行政法学理论体系,为我国制定行政法典夯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