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3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化大革命”中的1970年初春,已“靠边站”的中共山西省晋中地委第一书记王绣锦根据组织安排,到榆次县张庆公社永康村,一方面接受“劳动改造”,一方面搞社会调查,实际上是重新使用前的过渡。为此,张庆公社革委会主任申守魁找永康村革委会、贫协会领导进行专题研究,并做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42.
电影印记     
徐玉金 《党的建设》2009,(11):53-53
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看电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趣事之一。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童年时,老家还没有电视机,因而最盼望的娱乐活动便是看电影。那时,公社的电影放映员先要从县放映队取回影片,然后给公社的各生产队安排轮流放映,一个生产队只能放映一场。当电影放到临近的生产队时,生产队长就派几名身强力壮、  相似文献   
43.
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4.
战胜诱惑     
1961年的一天.陈云在家乡青浦县的小蒸公社进行调查。当时正下着小雨,他头戴草帽.带着随行人员正在查看猪圈。突然,听见有人喊“廖陈云同志!”听声音似乎很焦急。在场的同志心中都感到惊诧,“廖陈云”这个名字只是在小时候被叫过.已经多年不用.早就没有人这么称呼了。陈云回头一看,原来是住在公社集体食堂隔壁的一位老太太.她是自己年幼时在一起玩耍过的小伙伴,  相似文献   
45.
窦刚 《法治与社会》2005,(11):65-65
西安市未央区政协委员、西安群星学校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公社同志,创业历程可谓艰辛,他先后种过地、放过羊;改革开放后,他勇闯商海,搞过运输业,办过印刷厂,以后又办起了当时引起村民轰动的养猪场。1998年,刚值而立之年的王公社,这位无力念完中学,无缘步入大学殿堂的青年农民企业家,下定决心,立下誓言:“投资办学,为国育英,造福乡梓,甘做人梯”,他毅然决定投资3000万元,创办起了建筑宏伟、环境幽雅,设施一流的西安群星学校,亲自出任董事长,踏上了民办教育这条坎坷征途。  相似文献   
46.
47.
张双林 《工会博览》2013,(32):62-63
在北京的“廉租房”之外,还有“廉租楼”。所谓“廉租楼”有两种,一是1958年“大跃进”中建的“公社大楼”,二是文革中建的“简易楼”。如今,这些“廉租楼”大多数列入危楼范畴了。  相似文献   
48.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成立早期,为培育新人、克服当时的物质困境,展开了组建公社房的伟大实践。与普通住房相比,公社房的组建需要秉持日常生活集体化和社会化、生产生活一体化两个原则。政权旨在通过这种集体居住形式实现"去私化",培育出毫无私利和表里如一的社会主义新人。实践表明,公社房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度过物质危机,但因其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导致三个发展阶段中美好设想与实际情况均存在巨大的落差。最终,这种无助于推动工业化的住房形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9.
列宁与斯大林:监督与反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的国家设想 十月革命前,列宁设想的国家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其特点是各级官员选举产生,接受选民的监督,可以随时罢免,官员的工资不超过熟练工人平均工资,全民武装(以民兵取代常备军)。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大体上就是这样。马克思这里说的专政主要不是暴力,而是无产阶级的一种民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0.
重新分配住房是苏维埃俄国在1917—1921年为解决城市住房危机,实现共产主义的居住形式而采取的措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政权把私有住房收归国有后,摒弃市场原则,按照人均面积标准对城市住房进行平均分配。该措施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浓郁的理想色彩和强制性特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这是迅速解决住房危机的唯一举措,具有合理性。经过重新分配住房,部分劳动群众的居住水平有所改善,但住房危机没有根本解决。由于住户缺乏对房屋的主人翁意识,还引发了对住房的进一步破坏。采用纯粹行政命令的手段重新分配住房仅是适用于特定历史时期解决住房困难的应急措施,不利于恢复和发展住房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