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05篇
中国共产党   97篇
中国政治   132篇
政治理论   72篇
综合类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案例启示:盗窃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在认定某种物质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时,应以该物质是否具有财物的内在属性即经济价值为依据。而经济价值是指能够用客观的价值尺度衡量的经济效用。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情形下,"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因此"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  相似文献   
72.
73.
一、案例与问题 案例:某游览区内有一泉池,据传投硬币可消灾避难,故常有游人到此投掷硬币,经年累月,泉池内硬币积累5000余元,某日夜,一游客趁天黑潜水将硬币窃取据为己有.问该游客行为如何认定?  相似文献   
74.
按照通行的定义,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从定义似乎可以得出结论: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在于主观上盗窃罪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目的犯,而故意毁坏财物罪不是。然而笔者以为,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75.
[案情]2012年12月12日上午10时许,李某骑摩托车途经赤岗收费站,看到许多司机在为收费之事吵闹,遂停下车凑前看热闹。后李某出于耍威风、逞能取乐等目的,无故砸坏收费站玻璃、开水瓶、灭火器等财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元,致使收费站不能正常工作。本案争议罪名为故意毁坏财物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寻衅滋事罪。[速解]本文认为,行为人的行为构成  相似文献   
76.
正读者来信《读者》栏目:我是天津市人。2013年9月16日,我因与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纠纷,带着装有身份证、案件判决书、最高人民法院约谈单等重要法律文书的手提袋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肯德基快餐厅内用餐。在就餐过程中,我的手提袋被盗窃。通过报警调取监控录像,我看到了偷手提袋的人。我在肯德基蹲守几天后,亲自抓住了小偷,但小偷称已将我手提袋里的相关裁判文书销毁。  相似文献   
7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老师黄宗溍曾给他写信,询问可否到中央文史研究馆去做点工作.1957年1月26日,毛泽东给黄宗溍回信表示:“文史馆事,已将尊函转去,成否不一定.”还写道:“送上人民币一千元,聊佐桮水之资.”然而,此时黄宗溍已在十多天前病故.黄宗溍的家属想将一千元退还给毛泽东,但毛泽东在对黄宗溍表达哀思的同时,深情地谈道:老师走了,师母还在,还有师弟师妹,这钱留给他们用吧!这段往事,使我们看到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以及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毫不自视特殊的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78.
利益整合是政党的一项基本功能,更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优势。有效释放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直接关系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文章基于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视角,从执政党和民主党派的党内建设,利益整合的制度和方法等方面分析我国多党合作中利益整合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79.
农民看书难是历史形成和现实存在的普遍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提出了许多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并在实践中探索了许多办法。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民看书难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很好地解决。笔者认为: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必须城乡联动、公私并举、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80.
《行政强制法》的实施,给《税收征管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公私权益保护理念的差异,使得两法在税收强制环节产生诸多程序性和实体性的冲突。因而借助《税收征管法》修改的历史契机,以立法之统一协调两法规定,通过协调现期执法妥善处理两法的衔接问题,找到国家公权益与纳税人私权益保护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