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1篇
  免费   2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2篇
法律   1843篇
中国共产党   67篇
中国政治   258篇
政治理论   57篇
综合类   3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改革”的含义是改进革新,公诉改革确立了公正与效率两大主题,公诉改革的目的在于改进公诉方式中不合理的因素,有效提高诉讼效率,更好地实现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目的。公诉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大的方面讲,可能涉及到法律的修改;从小的方面说,可能涉及到法律文书的具体设计。而法律一经公布在一定时期内是不能改变的,因而改革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范围,只能是在法律规定框架内对工作模式及方法进行一种革新。监督模式的变革及法律文书的变革是对公诉改革进行探索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改革,力图更加符合公正与效率两大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审讯,在刑事诉讼法中称“讯问犯罪嫌疑人”,包括在侦查阶段由侦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讯问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人员依法进行的讯问,以及法庭审判中的讯问。本文仅就公诉案件在侦查阶段,由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所运用的策略展开讨论。故本文所称侦查阶段的审讯,是指公诉案件在侦查阶段为查明案件事实,证实犯罪,由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质证和调查的一种侦查活动。(以下简称“审讯”)一、审讯在侦查中的地位和作用审讯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同时又是法律实体上一项重要的侦查活动。在侦查阶段,刑事诉讼法规…  相似文献   
13.
公诉业务四种情形理由说明制度是指:公诉部门对于作出不起诉、建议撤销案件的,应当向侦查部门、诉讼当事人说明理由:对于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不服法院一审判决请求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公诉部门经审查后决定不抗诉,应当说明不抗诉理由:对于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补充侦查的.应当向侦查部门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4.
初论域外检察官的行政公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诉是检察官的基本职能,域外检察官开展行政公诉时日已久。尽管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宏观架构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法律传统和文化背景下也有着各自的特色。未来,域外检察官提起行政公诉的地位越来越为重要,公诉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5.
王新玉 《经济与法》2003,(10):29-29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公诉活动中引入量刑建议制度的改革成了理论界研究的对象。在司法实践中,四川省什邡市检察院、浙江省瑞安市检察院等也进行了量刑建议的试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什么是量刑建议呢?一般来说,是指公诉人代表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活动中,就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具体刑罚,包括刑种、刑度、罚金数额、执行方法等.向法院提出的要求。从国外立法来看,检察机关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是大多数国家的检察制度所接受的。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由于法律制度和法律传统不同,它们的量刑建议制度也各具特色。在普通程序中,英美法国家的检察官一般不就量刑问题向法庭提出建议,他们一般只提请法官注意适当的量刑原则,而大陆法国家检察官的量刑建议是非常确定而突出的。我国是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在刑事审判程序中建立量刑建议制度无疑符合我国的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16.
行贿罪案因其固有的“无现场”、“单线联系”和涉案主体的“共利共害”等特征 ,一直是司法实务的难点。行贿犯罪对转型期中国危害的严重性 ,使其成为司法工作的重点。从实证分析的角度 ,对该类案件的证据实务进行剖析 ,将为司法实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董明亮 《政治与法律》2007,7(3):143-146
刑事检察公诉的特征表现为检察机关依据其职能向犯罪发起的国家公权力的运作过程。其本质表现为以审查刑事追诉、监督刑事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为手段和载体,主张和维护国家和社会受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刑事检察公诉的特征、本质等事实存在,决定了其价值存在。为了实现其价值目的,刑事检察公诉必须立足于其职能属性,以实现国家和社会其他成员对刑事检察公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一则具体的案例入手提出公益诉讼在我国建立的"适格主体"的危机,并从当事人适格理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日后的发展趋势,认为面临着社会化程度愈高、社会公共利益日益重要和社会公共利益意识淡薄的矛盾,当事人适格理论应该进行合理的扩张,给予除了直接利害关系人及其管理者和控制者外其他的社会成员、检察机关以及国家授权的社团以适格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地位,以解决我国在公共利益司法保护上的制度缺失。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刑事诉讼架构中,被害人在轻微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并未实质性发挥主动作用。在立法层面,尽管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对自诉案件的规定试图为被害人权益保护提供救济途径,但在实践中效果不佳;在司法实践层面,实务部门积极探索的刑事和解制度,虽然社会效果明显,但因欠缺理论依据而名不正、言不顺。在公诉案件中应设立控告才处理制度,对有些纯粹侵犯公民私人权益、对国家、社会利益没有造成明显危害的犯罪,只有在被害人向公安或检察机关提出控告时,国家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以被害人行使控告权作为案件进入公诉程序的启动按钮。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15-16日,在全国律协和北京市律协联合举行的民商法律实务专题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夏吟兰教授的演讲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反响。夏教授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婚姻家庭关系,就夫妻共同财产的构成,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问题,令从事法律实务的律师耳目一新。——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