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5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67篇
各国政治   239篇
工人农民   327篇
世界政治   8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26篇
法律   5947篇
中国共产党   3941篇
中国政治   5133篇
政治理论   1850篇
综合类   3188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537篇
  2022年   504篇
  2021年   545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544篇
  2014年   1483篇
  2013年   1385篇
  2012年   1696篇
  2011年   1790篇
  2010年   1641篇
  2009年   1654篇
  2008年   1806篇
  2007年   1420篇
  2006年   1254篇
  2005年   1013篇
  2004年   833篇
  2003年   641篇
  2002年   617篇
  2001年   509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初心使命作为党的思想建设范畴,具有重要的廉政价值,可以为构建廉政体系中的不想腐环节提供思想资源和技术支持。初心使命在实践运作中体现为岗位职责,初心使命失守是指党员干部在特定岗位上的职责意识淡化、弱化、异化。对教育系统15个违纪违法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利益诱惑情境—初心使命失守—贪腐行为”是初心使命失守衍生的贪腐行为的内在逻辑链条,凸显了初心使命的廉政价值及作用机制。因此应根据利益诱惑情境的作用机制,构建激发初心使命特点优势与控制利益诱惑情境的双重防腐模式。从初心使命视角研究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理,弥补了当前初心使命与廉政关系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992.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统战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与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本质上的共同性。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能够增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信心,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良性发展和国际机制的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充分发挥大国外交特色,利用主场外交和多边外交等方式,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993.
李宏 《理论导刊》2020,(2):107-112
应对全球发展危机,需要人类谋求世界各国发展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价值共识,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共同体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理想共同体的生成过程,需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类命运与共意识,确立各民族国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或地区性问题过程中的价值共识。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和现实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指引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伟大实践,以之构筑世界和平发展的新支柱、探索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机制、提供各国同舟共济的动力源,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促进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94.
侯玉环 《理论导刊》2020,(2):113-1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逻辑、立场与样态,与文化实现着深度融通。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能够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多重维度构建,实现向"自由个性"的进阶,铸牢人类共同价值;文化的出场与在场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之中,是人类文明走向的新判断、人类普遍交往的新纽带、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征程;文化的扬弃与超越确定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从对抗排斥迈向合作共赢,从资本支配转向人本价值,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文化的发展延伸,刻画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态,呈现共创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践样态、共筑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样态、共享开放包容世界的实现样态。  相似文献   
995.
当今社会,性贿赂已然成为重要的贿赂方式,其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蚀力甚至高于其他财物型贿赂。然则我国刑法并未将性贿赂纳入其规制范围,理论界对性贿赂入罪与否争论不断,实务中对性贿赂的处置方式不尽相同,这直接削弱了我国刑法对性贿赂的规制力度。应当试图跳出性贿赂入罪与否的争论漩涡,在现行刑法框架下探寻性贿赂的刑法规制路径;应当将间接性贿赂中的雇佣型性贿赂所涉赃款直接认定为受贿数额,将直接性贿赂与间接性贿赂中的指示型性贿赂直接规定为贿赂犯罪的法定从重处罚情节。  相似文献   
996.
997.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深嵌于国家建设、国家治理及国家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全面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内在逻辑,深刻总结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深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98.
雇员向媒体或有关监管部门"吹哨",可以及时制止公司违法甚至侵害公众利益的行为,起到减轻政府监管压力的作用。但是雇员的吹哨行为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却违背了对公司的忠诚义务。雇员"吹哨"的正当性源于行使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权利,并保护公众利益。如何规范雇员吹哨,控制雇员吹哨的副作用,是我国法制建设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员工"吹哨"实现社会有效监督的关键在于依法明确各项权利行使的边界。雇员吹哨的动机及实现的社会效果都是衡量这一边界的重要因素。通过相关配套措施的构建引导雇员在边界内理性"吹哨",从而真正实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9.
近代中国氏族共同体研究的学术回顾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之间,国人将氏族与宗法制度联系在一起,从而对传承几千年的氏族制度多持否定的态度,其间,对中国氏族作冷静的学术研究者也不乏其人。随着对氏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氏族共同体"概念引入研究领域。详细考察"共同体"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差异,我们认为氏族少有共同体特征,而更多地带有社会性特色。  相似文献   
1000.
早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形象的概念开始在西方逐渐凸现;二战后西方对国家形象的研究日益系统化.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进入自觉阶段[1]14-18.作为国家形象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国家形象战略也引起了有关研究者的关注.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分散在对国家形象战略一些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探讨以及对国家形象战略某个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