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2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最近到凯里出差,有幸拜读了杨玉平先生的文集《心灵家园》,感觉就像盛夏里喝上一口清凉山泉,直沁心脾,凉爽极了。文集中描写到的杆洞、小黄、增冲、丹阳、占里等都是我心仪已久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22.
李晓鸣  李婧 《学习月刊》2011,(24):42-43
有钱的面条商高老头,一生痴爱他的两个女儿.到头来反被她们遗弃.“像野狗一样的死去。”这就是巴尔扎克《高老头》中描写的父爱。对此,如何看待?有人从抽象人性论出发.认为这是“人类崇高的感情”.也有人从简单的阶级论出发.认为是作者的“美化、臆造和虚构。”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怎样揭开笼罩在《高老头》中父爱描写上的浓雾呢?  相似文献   
23.
中西蛇文化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化学中,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象征意义。蛇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否定性形象,在中西方文化中,它固然一般被看做是毒、恶、丑的集大成者,但有时又被赋予善和美的意义。本文拟从中西方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文学描写三方面对这一特定形象作一简要地分类爬梳,以图对其审美形象和文化意义得到较为全面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24.
田进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3):161-162,172
《西厢记》吸取了唐诗宋词的精华,借鉴了当时的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在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其手法娴熟,堪称描写之典范,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雷颐 《法制博览》2011,(15):32-33
在政治一定要侵入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的“文革”中,“早请示,晚汇报”是有段时间内每天都要实行的一种政治活动、仪式,即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或工作、学习前要“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请示”这一天的工作、学习,一天工作结束后或上床睡觉前要向“伟大领袖毛主席汇报”这一天的工作、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26.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作者彼得·海斯勒是一位美国作家,在中国居住十余年,为《纽约客》杂志专栏写稿,亦曾在涪陵师专教授英文。译者为该校同事。喜欢研究中国文化和经济,曾出版有《江城》、《甲骨文》等书。本书则主要关注中国经济与民间社会。尤其是对北京郊区农村一个家庭的描写,及浙江丽水一个乡镇企业的描  相似文献   
27.
该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真理具体性的本质要求,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丰富发展和获得实现,最后提出和分析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8.
张扬 《同舟共进》2008,(11):44-44
丁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郑重嘱托陈漱渝给张扬捎话……著名作家魏巍逝世后,各大媒体都作了报道。我本人还是小孩时便熟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进中学后又从语文课本上读到这篇文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其中一些文字和描写犹有印象。  相似文献   
29.
1956年,南京军区剧作家所云平等创作了多幕话剧《东进序曲》。该剧描写了陈毅所领导的新四军在东进抗  相似文献   
30.
<正>作家狄更斯曾经这样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前面什么都有。"狄更斯的哲言也正可以用来描写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