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汪涛 《刑警与科技》2013,(12):80-81
<正>随着视频监控的高速发展,视频监控对硬盘录像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以往"看得见"的基础上,要求视频画面看的更为清晰、准确。相对于传统硬盘录像机,NVR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网络化"、"高清化"。在视频监控"高清化"的进程中,NVR的市场应用正逐渐增多,已经广泛辐射到政府、公安、金融、教育、交通等领域,近三年内发展十分迅速。但我们仍需认识到,国内视频监控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存在缺乏统一的规范,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差、高清存储网络的局限性等问题。NVR作  相似文献   
72.
王萌萌  朱小亮 《学理论》2013,(19):23-24
二战之后西方一些政党为获得选举胜利,纷纷向兼容性政党转型,意大利自由人民党、英国保守党等均属此类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兼容性是我党在长期执政中形成的执政品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经验积累与创新。试从意识形态、利益整合、党员及组织结构、党际关系等方面比较兼容性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兼容性间的差异,从中发现我党执政制度的社会契合性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  相似文献   
73.
曾广录 《理论月刊》2004,(6):149-151
美国“单极式”和德国“双极式”治理结构是在不同的股权结构、市场、法律背景以及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上的特点。这决定了两种治理结构的不兼容性,也就决定了借鉴两种治理结构二选一的方式。  相似文献   
74.
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兼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兼客性,是指在当下社会深刻转型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中不同的倾向性尽管相互干扰、相互影响,但是又能同时共存、各自发挥作用的一种抗干扰能力和动态的、整合中的彼此共存状态.这两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缺一不可的.其中,不同倾向性相互影响的潜在性、客观性是价值取向动态性、发展性的基础;而不同倾向性相互影响的有限性、共存性则是价值取向整合性、导向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7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和主体的、兼容了许多社会形态合理因素和进步因素的复合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务实为前提的,主体复舍、系统开放、功能灵活的,具有极强包容性和弹性的。能够自组创新的一种社会形态或目标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容既有助益性也有风险性。预防争消除风险的主要对策在于: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容体;加强自身优化,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容力;把握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容体向创新体过渡。  相似文献   
76.
王睿 《政治与法律》2023,(1):159-176
金融创新中存在大量通过合同安排构建的非典型担保,其“非典型”表现为既未被《民法典》通过担保体系直接吸收,又未被确认为有名合同,其构成、特征、效力都源于合同约定而非法律规定的“非法定性”。这样可以降低担保制度的约束,更加贴合金融创新对于交易安全、交易效率和风险可评估性的制度需求。《民法典》对担保合同包括“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的兜底性规定,为非典型担保提供与担保制度衔接的规范路径,但担保制度法定性构建的逻辑自洽的闭环与非典型担保约定性形成的开放空间之间无法重合。根据现行担保法体系对这些在金融创新中出现的非典型担保的兼容性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规则突破型、规则规避型、规则补充型等三种类型,这种类型化的研究能够为非典型担保的系统研究提供体系性框架,实现对不同类型的非典型担保的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77.
贾志强 《中外法学》2023,(3):765-784
我国在《监察法》实施后仍存在因监察法律规范供给不足而导致的法制困境。《监察法实施条例》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这种困境,并对学界和实务界围绕《监察法》的诸多困惑及争议做出了回应。《监察法实施条例》主要通过融合相关纪检监察规范性文件、借鉴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吸纳《监察法释义》中的办案“规则”等路径,增加了监察法律规范供给。以对监察措施的程序控制强化为视角,《监察法实施条例》回应了既有争议问题,明确规定了各监察措施适用的时间节点、系统整合了谈话措施、部分消除了留置条件的不确定性等。但在政治性话语与法律性话语的交融调适过程中,《监察法实施条例》中仍存在着兼容性方面的偏差和疏漏:职务违法/犯罪二元区分的规则与一体化规则之间、监察规则与纪检规范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矛盾或冲突;部分概念表述亦欠缺法律规范应有的精准性和逻辑性。直面由纪委监委合署办公、执纪执法一体推进等所带来的监察法律规范的复杂性,从法制化迈向法治化,是我国监察法制建设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