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5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5篇
各国政治   281篇
工人农民   678篇
世界政治   7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27篇
法律   4124篇
中国共产党   18072篇
中国政治   22260篇
政治理论   3822篇
综合类   531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479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672篇
  2015年   1402篇
  2014年   3816篇
  2013年   3759篇
  2012年   4664篇
  2011年   5140篇
  2010年   5619篇
  2009年   5468篇
  2008年   5403篇
  2007年   3793篇
  2006年   3902篇
  2005年   2242篇
  2004年   1837篇
  2003年   1708篇
  2002年   1753篇
  2001年   1363篇
  2000年   1305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北省近年来全力整顿环境、谋划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法规,但关键是如何把扶持政策落到实处。通过调研发现,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执行环节存在障碍,造成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3.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114.
发展论坛     
《发展论坛》2002,(10):1-1
  相似文献   
115.
粘豆包情结     
吕中山 《奋斗》2002,(1):54-54
新世纪第一春来临之际,一位家居尚志县境大房子乡小龙山屯的农民朋友徐中富,不怕天冷路远,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大兜子,迎风冒雪,来到哈尔滨我家里。他一进门就说,快过年了。农村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带点你喜欢吃的粘豆包子。说着将一大塑料袋粘豆包,从兜子里拎出来,放在桌子上。  相似文献   
116.
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协调发展有内在的规律性和规定性。协调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均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社会发展是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17.
樊文 《中国司法》2005,(5):43-47
全球化和网络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以提高商务活动效率、延伸商务活动范围为主要特征的电子商务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研究人员发表的预测报道,自2001年起,全球公司电子商务贸易额年均增长超过70%,至2005年将达到4.3万亿美元①,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电子商务完备的双向信息沟通,灵活的交易手段和快速的交货方式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颁布,并于2005年4月1日实施,这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为我…  相似文献   
118.
平和县转移农村劳动力10.2万人,劳务转移每年收入3.8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7%,这样一个数据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是什么魔力把这个农业大县的农民纷纷从田间拉上岸,开辟一条亦工亦农的新路呢?请看来自一线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9.
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合浦县积极应对,大胆探索税费改革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一是掌握实情,开展专项调查研究。由县委组织部和县基层办牵头组织,重点调查了农村税费改革前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情况、村级组织办公运转情况、农村基层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开展情况,分析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二是规范管理。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针对税改后村干部待遇降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该县拟订了《合浦县村级定编定工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和《合浦县村(居)民小组长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0.
耿显榜  程永强 《学习论坛》2005,21(11):15-19
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他们的自富带富能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意义重大。新形势下,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需要多形式培训、多途径选拔、多载体激励农村支部书记,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以及个别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法单一、管理不到位、工作机制不适应、实用技术欠缺、致富能力较差等问题,加大培养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自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型支部书记的力度,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