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人大研究》2012,(2):50
改版后的《人民之声报》,思路清晰,定位准确,人大特色更鲜明,报道内容更有深度,各版分工更合理,版式设计更有视觉冲击力,在全国人大报刊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2.
宋荣华 《党政论坛》2012,(14):31-31
招数一:以偏概全,渲染放大。 在利比亚和叙利亚两场冲突中,西方舆论往往铺天盖地地描述两国“人道危机和灾难”,选用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电视画面、图片和标题,长时间在头条位置进行蛊惑人心的滚动式报道,渲染夸大乱局。电视台将画面锁定在一个有限的区域,  相似文献   
33.
微观     
《廉政瞭望》2013,(5):10-11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我深知热点转换的浮躁性和残酷性。再大的新闻,再有冲击力的事件,再让舆论狂欢、悲痛、震惊、愤怒的事情,在热点的舆论场过后,人们很快会把它遗忘,然后开始对新一个热点的狂欢、震惊和愤怒。人们的眼球,就被这些此起彼伏的热点牵着走,每天根据最新的热点露出不同的神情。  相似文献   
34.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瞬息。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对台宣传画曾经风靡大陆,有一些还随空飘、海飘进入岛内。那些打着鲜明时代烙印的对台宣传画,画面独特,风格突出,视觉冲击力强,令人过目难忘。当年,这些宣传画曾经家喻户晓;如今,岁月的冲洗使它们踪影难寻,几成收藏界的一个门类。  相似文献   
35.
他在生活中都看到了什么?撞见丁涛的画,会让人不由地要这样问。这问题来源于画面的色彩。油画的灵魂在于色彩。色彩在油画中的重要性相当于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丁涛油画作品给予了色彩以理所当然的分量,自由奔放的色彩美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鲜明而强烈的。  相似文献   
36.
“公务员热”持续不衰,成了热门话题。前不久,笔者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视觉冲击力实在太强烈了。只见照片上,密密麻麻,星星点点,仔细一看,原来皆是人头。干啥呢?是考公务员的。他们拥挤在一扇狭窄的大门外,手里拿着准考证,兴冲冲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憧憬,似乎一跨进这扇大门,便万事大吉,衣食无忧。然而,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公务员考试并不那么容易,报名人数上百万,有的甚至几千人报考一个职位,千军万马难过独木桥,但是仍然有许多人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37.
周国才新著《一腐必败》(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光从书名看,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冲击力、穿透力和震撼力。细看内容,果然让人眼睛一亮。全书一章比一章写得精彩,一节比一节写得生动,环环紧扣,思维缜密,辩证阐述,使人读后无不击节称叹。  相似文献   
38.
自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最近的一次很有冲击力的事件是,深陷次贷危机的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公司就在前几天还在信誓旦旦地宣称一切正常,两天之后的3月14日却出人意料地宣布,其资金流动性已经显著恶化,不得不接受美联储和摩根大通联手施救,接受为期28天的借款。3月18日,深陷危机的贝尔斯登最终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总价值2.4亿美元)被摩根大通收购,而这一价格只有贝尔斯登上周五35.4亿美元的总市值减少了93%。更有观察家认为,在危机中撑不下去的决不会只有贝尔斯登这一家,这让人感觉美国次贷危机有加速探底之势。  相似文献   
39.
《工友》2008,(12):36-36
报纸版面语言大概是网络媒体还没有掌握的语言。两条看似无关的新闻,拼放在一起,就能产生相当强烈的冲击力。11月26日,网友发帖,称“温州华盖山的山脚下,一个施粥摊正在给穷人施粥。”“那里正排着一条长龙,许多从衣着、年龄和气质上就能看出并不富裕的民众,正安静地排队领受免费的大米粥。”  相似文献   
40.
雨佳 《思想工作》2006,(9):19-19
因《吉祥三宝》唱红了2006年“春晚”的乌日娜、布仁巴雅尔夫妇4月7日回到阔别的家乡——鄂温克旗.信步宽阔长街曲径幽巷.驻足安达广场大型浮雕前.徜徉民俗博物馆一件件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佳作”间.不禁情潮起伏喜泪潸然:“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民族文化底蕴太深厚了。”这不仅是乌日娜的感受.更是全旗百姓的普遍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