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雨潇 《廉政瞭望》2012,(1):40-41
2011年10月,辽宁省凌源市教育局接到该省朝阳市双塔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建议,要求该局就其原局长马金厚腐败案进行剖析并进行整改。顺着凌源市教育局的剖析路径,这名让凌源市教育局蒙羞的腐败官员受贿敛财、包养女大学生、欲“借腹生子”的荒诞人生轨迹逐渐曝光在人们的眼帘……,  相似文献   
22.
宋一民 《辽宁人大》2007,(11):45-45
凌源市人民检察院不断探索对自侦案件“五种情形”进行监督的有效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23.
凌源市立足工作实际,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帮户扶社"惠民生主题活动,较好地发挥了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联乡促发展每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1个乡镇(街道),指导联系的乡镇(街道)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目前,每名领导干部深入乡镇(街道)指导教育实践活动都达到5次以上,落实饮水解  相似文献   
24.
凌源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坚持抓机关建设多措并举,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25.
正坐落在辽冀蒙交界的凌源市宋杖子镇范杖子村,10年前人均年收入尚不足1500元,可如今,小甜椒形成大产业,人均年收入已达到2.3万元,2013年集体收入突破130万元,社会总产值实现1.5亿元,村集体10年累计收入超千万元,而且带动了周边三省六个乡镇7000多户农民致富,书写了中国新"椒傲"。如此巨变缘于范杖子村有一个好书记——侯鉴,他和村党组织一班人通过领办创办农峰蔬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了强村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26.
《党史纵横》2014,(10):64-64
凌源市四官营子镇是远近闻名的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全镇现有保护地1.5万亩,专业合作社2个,年产反季蔬菜亿斤。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形成了组织引领、技术保障、政策扶持、市场牵动的"四位一体"市场经营模式,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组织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官营子镇保护地产业起步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时农户自行发展,没有一定的规模,也不能达到预想的效益。四官营子绿星蔬菜专业合作社就是根据保护地发展良好趋势,为谋求全体成员共同利益而成立的从事反季节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27.
正近年来,凌源市在干部考核工作中,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采取"述、测、问、谈、评、记"六步走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对干部德的表现进行考察,为准确识别用好干部提供有力依据。第一步:述职述廉"述"德。变简单的述职述廉为述职述廉述德,要求干部把德作为工作总结、述职述廉的专项内容,从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4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陈述德的表现。  相似文献   
28.
凌源市在后备干部培养中坚持"以德为本、德才并重、围绕中心、定向培养"的原则,探索实施"三一一工程",促使年轻后备干部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尽快尽早成长成熟。"一人一案"专项培养。根据后备干部的专业背景、岗位经历和自身特点,由市委组织部和后备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共同为后备干部量身制订一套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党校培训、指导自学、交流挂职、业务培养、参与重大项目和重  相似文献   
29.
<正>凌源市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开展"每名党代表联系一个信访案件"活动。采取包协调、包调查、包结案的"三包"措施,使大部分信访案件得到妥善解决。包协调每名党代表及时与所确定信访案件的信访人见面,了解其目前的实际困难和身体状况。同时,严格按照信访工作原则,与其恳谈。对有邻里矛盾纠纷的案件,找到双方当事人,坐下来面对面,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积极化解相关矛盾;对与企事业单位有矛盾纠纷的案件,党代表邀请信访办、基层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主管  相似文献   
30.
《党史纵横》2010,(2):F0004-F0004
2007年。凌源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全面启动并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即:要求学生定期改掉一个不良行为习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伴随终身的体育锻炼项目;要求学生掌握一项愉悦自己、感染他人的艺术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