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58篇
世界政治   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82篇
中国共产党   919篇
中国政治   769篇
政治理论   176篇
综合类   4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也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正确认识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于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进入到新世纪后的历史时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具有厚重历史透视和鲜明时代内涵的研究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经历了从中华历史通史章节内提升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课题,到初步建构其基本理论框架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再到应用性专题研究和综合性理论研究相结合且以应用型研究为主的过程,依次体现了其从兴起、发展到深化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重点、热点和亮点,但也分别存在着不足,未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需要更多各领域各学科专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3.
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民族立场,又要有全球视野;既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构,又要注重大众文明的建设;既要传承传统社会的道德精神,又要注重法理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还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意识。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文化建设四重路向的影响下,具有合理的开放性、不同的凝聚层次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型主体。  相似文献   
104.
民族本质上是文化的认同,文化上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和关键。本文着眼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引发文化多元化对中华民族凝聚力产生的不良影响,分析了社会主义文化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进而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5.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硬实力"而言的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文化,大力提升内蒙古文化软实力,对于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许青 《青年论坛》2009,(3):34-37
高校共青团凝聚力建设面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趋势,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新要求,网络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等所带来的新环境。高校共青团凝聚力要实现三个转变,包括参与主体的转变,工作模式的转变和沟通渠道的转变。除此之外,通过多种形式组织青年、用先进的思想引领青年、尊重和服务青年学生合理的利益诉求并服务于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加强高校团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也是高校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四个工作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7.
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给基层党务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大连的基层党务工作者结合我市的实际,进行了不懈求索,科学构建了新形势下涵盖社会6大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并使其不断深化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08.
10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100年,就是我们党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百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  相似文献   
110.
新冠疫情被公认为是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灾难事件,是对人类卫生健康及世界和平发展构成最紧迫和最严峻的挑战.在这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前,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斗争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尊重和支持的同时,中国抗“疫”彰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体现出的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给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为抗击疫情国际合作提供了坚强力量、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世界面前全面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