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7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60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清律例》是中华法系最后一部成文法典。清入关后,在明律基础上修成《大清律集解附例》,后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订,至乾隆五年定型。为维护法典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清廷规定法典律文不再变动,只根据需要修订条例。但频繁纂修条例,当时的司法审判人员断案往往难以适从,也使后来的研究者援引清代条例时常发生谬误。《大清律例》中《工律》律文变动最少。考察《工律》发现,清代立法者修订条例时程序严格、制作规范,因时制宜、考虑全面,整体稳定,局部完善,以平衡法律的稳定性和变动性。  相似文献   
9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房屋拆迁改造过程中的纠纷日益突出。本文试图对城市房屋拆迁改造中的“公共利益”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3.
张杨 《法制与社会》2011,(14):286-287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经被各国宪法、法律和国际性人权文件广泛接受。我国对迁徙自由也经历了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一定程度默认的过程。当今时代限制迁徙自由已经不再适合,以宪法明示公民的迁徙自由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的实际情况,论述了迁徙自由当前入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希望在实现迁徙自由的同时,对社会秩序给予良性的引导。  相似文献   
94.
文章在对秦国商鞅改法为律的真实性提出肯定性意见的同时,从社会文化特别是法律样式的角度,对秦改法为律的原因进行新的探讨。作者认为,从三代的以刑统例到战国的以法统令,再到秦国的以律统刑,反映了先秦法律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秦律为中国古代成文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后世的法律样式均可以从秦律那里找到最初的模型。  相似文献   
95.
说明:该青铜钟资料出自《失落的夜郎》一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吴一文著;贵州考古所张勇描图。笔者判断为公元前二十七年前文物。译文:(左读)1纲3钩纳霸2六4四而,边。  相似文献   
96.
《上海支部生活》2011,(2):46-47
常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孝敬老人应该是其中的一项。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67亿。从上海来看,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者也已占总人口的22.5%,老龄化程度逼近世界最高水平,且仍在持续升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给予更多重视的同时,更需要在社会、家庭中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97.
孙永兴 《前沿》2014,(9):74-76
鲁迅与许广平之间的婚姻关系完全符合自然法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基本要求。对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进行“合法性”判断不能机械的适用制定法。按照自然法的基本观点,这些制定法属于“恶法”,遭到了包括鲁迅在内的先进中国人的猛烈批判,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完全废除。按照自然法,鲁迅和朱安都具有离婚的权利,鲁迅选择不与其离婚确实是为朱安考虑,体现了鲁迅和许广平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98.
正~~  相似文献   
99.
林海 《江淮法治》2014,(18):16-17
正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多少英雄豪杰湮没不见,而沈家本和那个时代变法者们创造的传奇——他们"坚信修法可以救国"的抱负、愿望、激情、遗憾和黯然,他们引入西方法理改造传统律例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在新时代的激荡中熔铸东西、为未来留下法制瑰宝,这一切将永存不灭。人物简介沈家本(1840—1913),清末官吏、法学家。字子淳,别号寄簃,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历任天津、保定知府,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沈家本精于经学和文字学,继承  相似文献   
100.
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从顶层设计为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步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首次提出的,什么是法治体系呢?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