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当今时代一个显著而令人担忧的特点,是对理论经济学问题的漠不关心,而年轻人尤其如此.鉴于现在对社会立法的热情,情况本来应当与之相反,这使得此种倾向更加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22.
对权利和义务的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再次讨论权利和义务的定义以及两者的关系,即性质上的同一性,地位上的对等性和量上的不均衡性的特点。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应当遵循平等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决理论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应当运用“比例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23.
李浩 《清华法学》2011,5(3):7-16
举证责任包括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后者才是举证责任分配的对象。举证责任的分配主要是实体法问题。规定分配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对审判实务具有重要意义。对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有在民法典中作出规定的,也有在《民事诉讼法典》中作出规定的,也有在法律中不作规定的。无论是否作出规定,均以"规范说"作为确立分配原则的理论依据。我国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可考虑一方面保留第64条第1款关于行为责任的规定,另一方面借鉴"规范说"增设分配结果责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4.
刑事证明责任之分配与犯罪成立之判断密切相关。两大法系国家在证明责任分配上均要求控方承担积极构成要件证明责任,而由被告人承担某些特殊事实的证明责任。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缺乏对刑事证明责任明确的规定,实践中,控方对犯罪成立几乎承担着全方位的证明责任。为平衡不同利益,对部分犯罪中的特殊事实实行证明责任倒置是合理且必须的。  相似文献   
25.
宁可一个楼不盖,一条路不修,也要确保以社会保障为主体的公共品和准公共品开支。在此基础上,全面实行等价交换、同工同酬、按要素分配原则,摒弃权力分配、超经济剥削。  相似文献   
26.
彼得·辛格的伦理思想中并不只有生命伦理思想,同时还有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其经济伦理思想并不零散,而是自成体系的.其主要内容是,以普遍的功利主义为基础,探讨分配公正的问题,而在论述分配公正时,其逻辑理路是先分析国家内部的分配公正,然后拓展到全球,其经济伦理理想是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能做得更好"的"贸易、合法性与民主"的"一个经济体".基于此,他对世贸组织进行了道德批判,并从伦理的视角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7.
关于高校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文章对贫困生的认定职责、贫困标准、认定方式以及分配原则进行针对性思考,力求使资助工作能够更加公平合理,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8.
苏醒  朱志宏 《学理论》2011,(20):7-8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三个基本的分配原则,这就是按需分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三个基本的分配原则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作用,甚至在同一领域三者按不同的比例发挥着作用。衡量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贯彻落实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29.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作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分配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求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 ,明确以贡献和基本需要分别作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依据 ,以市场和国家法律分别作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