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37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54篇
工人农民   111篇
世界政治   80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18133篇
中国共产党   1045篇
中国政治   4428篇
政治理论   793篇
综合类   5664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46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587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932篇
  2014年   2176篇
  2013年   2253篇
  2012年   2365篇
  2011年   2653篇
  2010年   2348篇
  2009年   2513篇
  2008年   2541篇
  2007年   2015篇
  2006年   1444篇
  2005年   1283篇
  2004年   1180篇
  2003年   1164篇
  2002年   1030篇
  2001年   771篇
  2000年   576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摄影构图是照片表现力的关键,刑事照相也和其他专业照相一样,要保证构图严谨、用光适宜、画面丰富、层次分明、质感性强。刑事照相的构图,涉及到研究和掌握光线、线条、明暗、色调等许多因素,只有正确地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拍摄制作出质量较高的刑事照片。就光线、线条、影调、透视以及制作等与构图、造型、表现力有关的诸因素,进行粗浅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2.
证据规则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公安司法实践要求确立具体、可操作的证据规则的呼声越来越高,诉讼法学界也日益关注证据规则问题。深入研究证据规则,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导,为立法作理论上的准备,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34.
证券市场上因虚假陈述导致的民事赔偿案件中有关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和计算方法是解决违法行为人民事责任的关键。《规定》虽然对损失计算进行了规定 ,但是并没有明确采用该种方法的依据。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下 ,虚假陈述行为人在不同情况下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理论依据 ,同时结合原理进一步剖析了现行《规定》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5.
36.
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振川 《中国法学》2006,4(4):102-109
本文分析了商业贿赂的概念和主要特点,阐述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应予明确的目标、原则和重点,并对查处商业贿赂案件需要准确把握的法律政策界限,商业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以及执法机关在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7.
当年她和朋友一起来上海旅游,那是个冬季,天空飘着雪花,马路上车不是很多,路人行色匆匆,汪美华去过很多地方,不知怎么上海一下就吸引住了她,她当时就想,上海是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如果能在上海工作,闲时逛逛街,该有多好啊,新鲜又休闲。  相似文献   
38.
唐银益 《法治研究》2006,(12):60-61
一、政府机关是民事诉讼的适格主体,也是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人的遁格主体 《民事诉讼法》传统理论认为,民事诉讼主体即当事人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二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三是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而所谓“利害关系”,即案件争议的标的或案件结果与自己有关联。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民事法律关系日渐复杂。民事主体资格也呈多样化趋势,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虽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但却以自己名义起诉的案件。  相似文献   
39.
刘梅湘 《现代法学》2006,28(4):122-128
被害人的知情权是被害人行使其他诉讼权利的逻辑前提,是诉讼民主的重要体现,亦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国际公约及其他国际性文件和法治发达国家都对公民的知情权及被害人的知情权都作了明确规定,有的国家甚至将其上升到宪法的高度。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但权利告知规则仍不完善,被害人对案件的进展、诉讼结果以及刑罚的执行情况缺乏知悉途径,知情权的实现缺乏保障机制。立法上应对其作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40.
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允许律师在刑事审判前阶段参与诉讼活动,这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但随后出现的律师“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以及“取保难”和“维权难”又使得这一进步大打折扣。笔者试图以律师会见权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这几难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而发现在刑事审判前阶段,只有侦辩或控辩双方,而无中立的第三方存在,法院只是在审判阶段才开始其诉讼活动。那么,律师在审判前阶段,向谁辩护?又有谁来倾听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