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56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101篇
工人农民   75篇
世界政治   70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7篇
法律   9878篇
中国共产党   1697篇
中国政治   4602篇
政治理论   1182篇
综合类   4214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74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612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754篇
  2014年   1736篇
  2013年   1735篇
  2012年   1875篇
  2011年   2021篇
  2010年   1718篇
  2009年   1800篇
  2008年   1745篇
  2007年   1365篇
  2006年   963篇
  2005年   795篇
  2004年   678篇
  2003年   604篇
  2002年   578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现代社会蕴涵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各种风险充斥其中……  相似文献   
32.
国际投资风险是跨国公司投资决策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大小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情况。因此,跨国公司决策者在作投资决策时应首先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本文仅就跨国公司如何对国际投资风险进行管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3.
摄影构图是照片表现力的关键,刑事照相也和其他专业照相一样,要保证构图严谨、用光适宜、画面丰富、层次分明、质感性强。刑事照相的构图,涉及到研究和掌握光线、线条、明暗、色调等许多因素,只有正确地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拍摄制作出质量较高的刑事照片。就光线、线条、影调、透视以及制作等与构图、造型、表现力有关的诸因素,进行粗浅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4.
证据规则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公安司法实践要求确立具体、可操作的证据规则的呼声越来越高,诉讼法学界也日益关注证据规则问题。深入研究证据规则,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导,为立法作理论上的准备,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
自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的国债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扩大,从国债余额/GDP的比重等多个因素来考察,结合我国国债市场现存的一些问题,我国的国债运行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为了促进国债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国债政策进行“微调”,应尽力扩大国债投资的“乘数效应”,并主要向居民发放国债。  相似文献   
36.
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振川 《中国法学》2006,4(4):102-109
本文分析了商业贿赂的概念和主要特点,阐述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应予明确的目标、原则和重点,并对查处商业贿赂案件需要准确把握的法律政策界限,商业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以及执法机关在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7.
刘梅湘 《现代法学》2006,28(4):122-128
被害人的知情权是被害人行使其他诉讼权利的逻辑前提,是诉讼民主的重要体现,亦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国际公约及其他国际性文件和法治发达国家都对公民的知情权及被害人的知情权都作了明确规定,有的国家甚至将其上升到宪法的高度。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但权利告知规则仍不完善,被害人对案件的进展、诉讼结果以及刑罚的执行情况缺乏知悉途径,知情权的实现缺乏保障机制。立法上应对其作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38.
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允许律师在刑事审判前阶段参与诉讼活动,这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但随后出现的律师“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以及“取保难”和“维权难”又使得这一进步大打折扣。笔者试图以律师会见权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这几难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而发现在刑事审判前阶段,只有侦辩或控辩双方,而无中立的第三方存在,法院只是在审判阶段才开始其诉讼活动。那么,律师在审判前阶段,向谁辩护?又有谁来倾听呢?  相似文献   
39.
刑事证人权利保护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刑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现象相当普遍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现行立法对刑事证人的权利保护不够完善。我国刑事证人权利保护机制要立足国情 ,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 ,遵循预防性保护与惩罚性保护、一般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0.
我国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与过去相比已经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刑讯逼供、超期羁押、违反平等比例原则、侵犯犯罪嫌疑人获得帮助和救济的权利等现象时有发生.文章主要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