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6篇
  免费   295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2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6079篇
中国共产党   222篇
中国政治   1343篇
政治理论   193篇
综合类   192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705篇
  2012年   762篇
  2011年   1035篇
  2010年   671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721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515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洗钱罪若干争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益猖獗的洗钱犯罪,我国刑法第191条和《刑法修正案》(三)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也将其作为重点打击的锋芒所向。但是,关于“洗钱罪”的诸多问题,比如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犯罪对象、明知的内容和程度等等,在我国理论界均争议较大,可谓众说纷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有关洗钱罪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有必要加以厘清。一、“上游犯罪”范围的界定准确把握洗钱罪,首先应把“上游犯罪”的范围界定清楚。综观各国关于洗钱罪的立法,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的界定,大致有四种做法:一是将“上游犯罪”的范围限制为毒品犯罪。如1994…  相似文献   
102.
《工会博览》2005,(13):6-6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了《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并将于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3.
我国现行刑法采取主同相一致原则,但在理论上或是司法实践中,关于主观要件认定是个难点,也是重点。正确认识和区分主观要件的内容,对于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认为主观要件认定根据应当是危害结果发生可能性和行为人认识能力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4.
105.
骗购外汇罪是 1997年刑法修改后的一个新增罪名 ,为了在实践中正确理解与适用该罪名 ,文章分析了骗购外汇罪的四个构成要件 ,即该罪的客体是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 ;客观方面表现为四种行为方式 ;主体为一般主体 ;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分析、探讨了该罪的立法沿革及处罚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当前,我国社会各界要求严厉打击行贿犯罪的呼声甚高,究其原因,是因为行贿犯罪给社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而其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腐蚀国家公职人员,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甚至社会危机。世界各国刑法普遍对行贿犯罪作了规定,力图将行贿犯罪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7.
犯罪虽然由法律所界定,但刑法在犯罪圈的划定上受到社会化的深刻制约,犯罪的范围界定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也就不尽不致。立于社会化的视界,透视各种化现象和犯罪界定的联系,不难发现犯罪界定受到法化传统,社会哲学,社会道德和社会宗教等化因素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所以,对犯罪的理解应当植根于化之中,了解并把握立干背后制约犯罪划定的社会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8.
论公司资本制度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资本是公司的信用。但现实生活中 ,公司资本犯罪却屡禁不止。本文从其特有的社会危害性入手 ,探讨了公司资本制度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 ;并借鉴国外立法例 ,反思了相关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09.
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6月21日在深圳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以下简称《安排》)。①香港立法会于2000年1月5日正式通过了根据《安排》对《香港仲裁条例》的修改;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也于2000年1月24日对地方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发出通知,于2000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安排》。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