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9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2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5329篇
中国共产党   561篇
中国政治   1338篇
政治理论   217篇
综合类   184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998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733篇
  2008年   817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412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6月13日,4位刑辩律师在广西自治区北海市为一起故意伤害案辩护时被北海警方刑拘,理由是涉嫌律师伪证罪。这是继李庄案件后,辩护律师又一次被指触犯刑法第306条而遭遇抓捕。尽管北海警方随后释放了4位刑辩律师中的3人,但是仍然对杨在新律师执行了逮捕。在为同一起刑事案件辩护过程  相似文献   
992.
实务中关涉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裁判存在适用紊乱的现象,学理上的争论更为激烈,虽近来稍有冷却,但理解偏差对司法实践的负面效应仍在延续.酿成这一困境的直接诱因是解释垄断主义的生成与更迭,根本原因是对司法解释独立性的误判.应回归司法解释的从属性,进而确证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是个伪命题.刑法司法解释的所谓"溯及力"问...  相似文献   
993.
【裁判要旨】按照修改前的刑法规定构成犯罪且可以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情形,修改后的刑法未予明确规定,直至配套司法解释颁布明确此种情形不构成犯罪后,检察机关随即依据当时的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在合理期间内履行职责,撤回起诉并依法变更刑事拘留措施为取保候审的,按照国家赔偿法第十九条之规定,不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94.
行政前置性要件作为刑法分则个罪中的限制性要件,强调行政处理优先性,包含着以刑罚处罚确保行政执法效果的制度期待,是刑法谦抑性的新表达。在法定犯日趋增多的时代背景下,刑法修正中的犯罪化不可避免,单一强调犯罪化或非犯罪化均存在较大副作用,在个罪中设置行政前置性要件,重视法益恢复在阻却犯罪成立中的积极价值,有利于追寻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最佳平衡点。行政前置性要件的法理基础在于部分犯罪存在法益侵害待定状态。立法者在增设法定犯时,若认为该犯罪存在法益侵害待定状态,并且不直接涉及人身法益,当优先考虑设置行政前置性要件。  相似文献   
995.
坚持道德理性而否认规范理性,或者主张规范理性而排斥道德理性,都是有失偏颇的。规范目的与整体法秩序目的是两种不同层次的目的,两者互补互济、相辅相成,能有效衡平社会伦理道德与刑法规范的关系,并使刑法适用保持活性与弹力,充分迎合司法实践需要。信守规范目的而忽视整体法秩序的刑事政策,有时不利于维护社会共同体利益。信奉整体法秩序目的而忽视规范的刑事政策,可能不利于保护共同体成员的个人权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传统刑事政策面临诸多困境,应贯彻刑事政策发展模式。刑事政策发展模式要求正当事由得到现实化延伸,合理调适定罪量刑标准,扩展刑法解释体系范畴。刑事政策发展模式下,需要严控适用范畴,合法约束模糊管理,有效限制道德理性和规制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996.
规范刑法的干预边界有进一步强化刑法对社会治理的作用,然而当刑法干预的边界超过一定的范围则有可能变成恶法。因此,确定刑法的干预边界时要充分运用法益保护原则或伤害原则,在此基础上尊重自我决定权,衡量刑法的现实操作及刑罚的不替代性。而对于刑、民的边界问题,主要衡量行为的危害程度。至于行政法中与刑法竞合的部分,除了考虑行为的危害大小,更要考验法律适用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7.
王靓 《法制与社会》2012,(26):16-17
刑法的谦抑性不仅是刑事立法的基本精神,更是刑事司法的指导理念.量刑规范化是公正司法和法律正义的重要保障.《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危险驾驶罪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本文拟以刑法谦抑性为指导,结合某基层法院审理危险驾驶案件一年来的实际数据,将刑法谦抑性融入危险驾驶罪的立法和实践中,分析危险驾驶案件中量刑情节问题,最终得出可以于实践中利用的量刑量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8.
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对2005年12月至2011年5月间司法解释进行分析,发现重刑化的实体法与微罪处分的程序法共同构成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架构。刑事政策重刑化使我国刑罚体系水涨船高;在此情境下,程序设计的严谨不过是出于对严罚的合理化,而社区矫正等微罪转介措施则促使更广泛入罪化。其解决方法是:重新提倡刑法谦抑;对首重严刑的民意进行理性审视;以及推行恢复性司法,通过沟通实施控制。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对现行刑法新增加的内容,作为《刑法》第380条之一公布实施。  相似文献   
1000.
社区矫正写入刑法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行刑社会化的发展,社区矫正在世界各国被普遍采用。我国此次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正式写入刑法,使得"社区矫正"一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刑法条文的规定中。这是对社区矫正在我国试行七年以来积极意义的重要肯定,也是对我国刑罚轻缓化、行刑社会化发展的进一步考验。结合刑法修正案(八)中对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