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9篇
  免费   27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2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4902篇
中国共产党   181篇
中国政治   1134篇
政治理论   178篇
综合类   177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605篇
  2011年   848篇
  2010年   537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黑哨"身份的确定应以我国足球体制为基础,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我国的足球体制并未发生变化,"黑哨"的身份也不应发生变化。实然层面上,我国的"黑哨"曾具有多重身份,"黑哨"案中"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再次证明"黑哨"身份几经变化。这种"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异表明我国在"黑哨"身份认定中必然存在法律适用错误,而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刑法理论对刑法变革所具有的"否定性"机能的忽视。  相似文献   
992.
姬婧 《公民与法治》2011,(15):45-46
据《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是指,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危险的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不得已采取的侵害其他法律所保护的利益的行为,称为紧急避险。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卫生法制》2013,(4):25-25
2013年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自5月4日起施行。非法添加可以"有毒有害"定罪。司法解释首次从3个方面明确了法律适用标准问题。一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如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明确此类"反向添加"行为同样属于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二是基于国家禁用物质具有的严重危害性,明确国家禁用物质即属有毒、有害物质,凡是在食品中添加禁用物质的行为均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三是基于当前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禁用药物易发多发的特点,如在减肥保健食品中添加副作用危害严重的西布曲明等药物成分,在男性保健食品中添加"伟哥"等,明确规定对此类行为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994.
酌定量刑情节主要包括犯罪动机、被害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被告人平时表现及有无悔罪态度、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情况及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被害人近亲属谅解等。根据刑法谦抑性和刑罚个别化原则,酌定量刑情节在限制死刑的适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5月1日起,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定为犯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生效,国家为确保工薪支付祭出了刑法这一利剑。与原先草案的不同之处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在第二百七十六条后增加一款规定,  相似文献   
996.
结合《刑法修正案(八)》谈我国社区矫正的本土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世纪行刑社会化思潮的兴起,监狱行刑的缺陷日趋显现。社区矫正作为一项将犯罪人置于社区进行社会化改造的措施,有效地缓解了监狱压力,降低了罪犯的重新犯罪率,体现了刑罚人道,掀起了世界各国社区矫正立法和司法的热潮。  相似文献   
997.
郭殿欣 《法制与社会》2013,(17):123-124
诉讼欺诈由来已久,但最近以来,呈愈演愈烈之势。诉讼欺诈行为性质认定及如何规制,目前我国立法上尚属空白,理论界亦争论不止。诉讼欺诈行为具备刑法意义上行为的有体性、有意性和有害性特征,侵害公私财产所有权,严重干扰正常司法审判活动,应当纳入刑法规制,根本出路在于在刑法中增设诉讼欺诈罪。  相似文献   
998.
海薇 《检察风云》2013,(11):50-51
身为母子,却要同时面对法律的审判,这样的情形让人不禁欷歔。2013年2月28日,吴芬(化名)与小吕这对来自湖北的母子便站在了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他们两人均因涉嫌贩卖毒品而被海宁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  相似文献   
999.
中外刑法学科的发展和完善都经历了长期探索的过程,研究中外刑法史无疑有助于我们温故知新,寻求刑法之根本与渊源,也能够使我们取古代刑法之精华,在刑法学研究中做到古为今用。正确对待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以及法律规范,全面科学认识中外刑法是推动我国刑法学走向科学完善的必经之路,研究古代中西方刑法规定以及刑法思想,总结这些规定以及思想对当代我国刑法制度的完善以及刑法学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曲晟 《求索》2012,(2):132-134
《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使我国的死刑制度在立法上出现了从扩张到消减的历史性转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中对死刑制度的改革兼顾了总则和分则部分,表现出轻缓化的趋势。但是笔者注意到,本次修正案中消减死刑的规定,对实践中死刑的实际控制作用并不明显,反而是对死缓执行制度的修订所体现出的重刑倾向,对司法的影响更大。笔者认为,限制死刑并不能仅依赖于对"生刑"的加重,要从多层面入手,包括:引导民意,实现社会公众死刑观念的转变;进一步减少死刑罪名;寻找死刑替代方式;严格贯彻少用、慎用死刑的政策,从司法上减少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