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国人的炫耀     
谈歌 《法制博览》2009,(10):26-26
炫耀。常常让人想起小人乍富的丑态。 《大风歌》是一支古曲,是汉高祖刘邦回乡时唱的。估计当年那老刘也是喝多了,借着酒劲儿抒发一下情感,跟现在的酒鬼们喝多了,在街上乱唱是一回事儿。可他是皇上,他放屁也是香的。得,这,就成了绝句。  相似文献   
12.
景华 《廉政瞭望》2010,(8):44-44
萧何:自辱其名以自保 汉高祖刘邦因为大将英布反叛,亲自率军征讨。在后方主持国务的萧何兢兢业业、勤于政事、稳定民心,源源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给养。但萧何越勤勉,刘邦心里越不踏实,于是常常派使者回长安询问萧何的近况。对于皇上的这种“关心”,贵为相目的萧何虽然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很是感到迷惑。  相似文献   
13.
刘邦年轻的时候虽然有些无赖习性,但是,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善于采纳他人的计策。在他一生成就帝业的过程中,刘邦采纳了许多人的计策,有张良、陈平、萧何、郦食其、叔孙通等高级谋士的计策,也有普通士卒的计策。下边就按照时间顺序,根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等史书的记载,选取其中较为著名或重要的计策,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萧何、曹参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对二人论功行赏时,汉高祖刘邦定夺萧何位居第一,曹参次之,从此萧曹二人之间产生了隔阂。萧何临终时,惠帝问谁可继之为相,他不计前嫌,极力推荐了曹参。  相似文献   
15.
卢获秋 《党政论坛》2011,(16):58-58
秦末时,刘邦和项羽都不是读书人,却走上争霸天下的舞台。后来,晚唐诗人章碣写了一首《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意思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一统江山,没想到夺了大秦江山的人恰恰不是读书人,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后人往往借用“刘项原来不读书”这句话作为“读书无用论”的证明。  相似文献   
16.
西汉的陈平,阳武人(今河南原阳人)。家贫,好读书。在家时,曾主持过宰杀牲畜,因分肉甚均,深得乡中父老的欢迎。及至秦末丧乱,陈平先投奔魏王咎,为大仆(掌管马舆),给魏王出谋划策,不听。逃到项羽处。不满项羽好杀,在一位叫魏无知的推荐下,又逃到刘邦处,被拜为都尉,并使其监护诸将。  相似文献   
17.
袋中人吕后     
在她新寡的时候,匈奴史上最伟大的单于专程写信来调戏她。她并不算美,甚至不算年轻。之前人们叫她吕雉,“雉”是“野鸡”的意思,野鸡的寓意符合她乡下女人的身份,直到她嫁给刘邦。  相似文献   
18.
正无论身处哪个城市,抑或是地图上找不见的村落,街头巷尾总能遇到一团人围着"跳马""将军"。每每此时,我都会想起荥阳,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不同的地方,象棋盘的材质会有很多种。无一例外的是,方方正正的象棋盘,总会有一条"河"将其拦腰隔断——楚河汉界。它还有一个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河南省内修建“祖龙”和“刘邦铜像”的两个文化景观工程,先后被有关部门叫停,受到广泛关注。叫停的直接原因,“祖龙”工程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刘邦铜像”工程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这两件事,引发人们对建造文化景观的一些思索。  相似文献   
20.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神州大地上,曾崛起过一个强盛的西汉王朝。这个王朝由高祖刘邦奠基,经惠帝(此人系一白痴,执掌朝政的是其生母吕后)、文帝、景帝等几代人奋斗,到武帝刘彻即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