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系列的行为实验表明,受试者除了关注自身的物质收益之外,还重视公平和互惠,这体现了行为者的社会性和道德性。同时,这种互惠和公平并非是平面性的而是立体性的,不是等序性的而是差序性的,这体现了人类行为的道德差序性和社会差序性。显然,这些实验结果与主流博弈理论的逻辑推论间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32.
韩长印 《政法论坛》2023,(5):99-110
在涉及众多不特定被保险人的意外伤害保险中,如果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时的整体身份已经确定但具体信息尚未确定,是否必须遵从被保险人同意的保险利益原则对合同的成立与效力作出判定,是一个实务中存在争议、立法上亟需反思的问题。总括意外保险的道德危险管理可以在保险利益原则之外另觅他途,因而可以放弃此类险种对保险利益原则的硬性要求,以更好发挥保险制度所蕴含的利他功能。被保险人对他人为自己投保意外伤害保险的同意与否对总括意外伤害险的合同效力不应产生实质影响,唯此才能为总括意外伤害保险的创新和推广留存合理且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3.
《求实》2022,(2)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作为“德治”的载体,新乡贤是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研究发现,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主要包括参与制度供给和推动集体行动。其中,制度供给是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运作过程中提供基本的博弈规则,而治理共同体的各主体各司其职,完成多层级的制度供给。新乡贤负责供给乡村社区治理中的监督机制和互惠机制。在集体行动中,新乡贤具有强烈的利他精神,拥有一定的治理资源,可以有效解决行动初期的初始成本难题,并通过德行领导来动员和组织村民。同时,新乡贤推动形成嵌套组织结构,不仅提高了文化公共品供给的参与度,而且降低了组织成本。事实表明,新乡贤参与到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34.
合作不一定需要外部强制力量, 国家可以通过策略和行为互动创造合作的有利条 件, 即合作可以在互动中自发产生。在国际关系理论中, 阿克塞尔罗德的“一报还一报”策略为合 作的持续进化提供基本思路, 但这种以“互惠利他”为核心特征的作用方式有其严重的缺陷, 必须 满足苛刻的条件, 合作才能实现,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强互惠”弥补了“互惠利他”的不足, 它最 大的特征是:行为体以合作的姿态进入一个群体, 当任一成员背叛, 尽管与我没有直接利益关联, 我 也施加惩罚, 尽管这要付出我高额的个人成本。国家强互惠行为的根源在于, 国家是具有“人”的 特征的有意图行为体, 自然进化而来的合作能力和趋社会情感使得国家能够在国际关系中实施利 他惩罚的功能, 从而实现预期的满足感。强互惠理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与国际关系带来的反思是 深刻的, 那就是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应注重情理的结合, 注重智商与情商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北京2008年奥运志愿者为例,采用量化研究法,对青年志愿者利他动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志愿者的利他动机具有多层次结构,在多元化中表现出主导倾向性,其中内、外源动机并存并序;随卷入时间和程度的增加,志愿者的利他动机表现出"由外源到内源"的发展转化.  相似文献   
36.
智慧与道德     
查干 《党政论坛》2008,(8):49-49
天赐智慧于人,是用来创造和利他的。把智慧用在何处,怎样去运用?这里要有一个取舍和选择的前提。对一个正常人而言,道德永远先行于智慧。对一个缺乏道德的人,智慧对他来说,只能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工具,抑或是一个华而不实的摆设而已。  相似文献   
37.
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背后,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那就是"努力于共福利的创造".近年来我国富裕人士逐渐增多,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捐赠却步履缓慢,需要我们在反思传统的同时,借鉴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验,促进相应的制度创新与正确导向社会舆论.高校也应转变观念,建立与捐赠者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内部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8.
《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未规定第三人请求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利他合同,应对该条规定进行改造和完善。可以通过对《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解释来保护第三人利益,在修订《合同法》时可以修正合同相对性原则,明确赋予第三人请求权,并对保险法、海商法等法律中相关规定也进行修正,从而真正确立起我国的利他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39.
刘刚  李建华 《湖湘论坛》2019,32(2):125-132
城中村作为特定道德生活方式的空间场域,成为失地农民抑或是进城农民的暂时聚集地。在道德文化的空间转换过程中,现代城市文明的辐射与农村传统道德观念的承续交织在一起,城中村居民在道德适应中陷入生存、发展的道德困惑与精神囹圄。城中村道德适应面临着前现代性到现代性的范式转换,呈现出从"信以为真"到"认以为真"的伦理叙事转向,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形成了以寻找他在性为建构逻辑、以保持流动性为现实境况、以朝向利他性为伦理指向的伦理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0.
论涉他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法》增加了以往从未规定的涉他合同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化需求。本文分别从历史沿革、理论研究、实践应用方面对涉他合同进行了论述,并与其他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中外两个案例得出结论:《合同法》现行规定过于简单,对第三人保护还限于当事人意思自治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