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配合部队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本期《政治教育》栏目集中编发八个专题的讲课提纲,希望能够为基层部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利益角度,人性可分为利己人性和利他人性,利己和利他是同一个人人性的两个方面。但利己性和利他性在现实中的行为表现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取决于社会制度和各种环境。塑造以利己利他双重人性为基础的“道德经济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学术界多有论述 ,本文认同利己和利他关系乃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的观点 ,并试图从个体道德主体出发对其进行解读 ,同时还对其对我国的道德建设有何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的现实场景出发揭示中国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所在.实证研究最终显示中国公民参与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动机是利他与利己动机的结合产物.因此,如若要实现中国公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幅提升,政策制定者应该从两种动机的共同培养做起,以便最终实现中国社区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 西哲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作道德的判断,只可因势利导。同时,人还有另一种本能,即同情。同情是以利己的本能为基础的,由之出发,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替别人想,就是同情了。利己和同情两者都不可缺。没有利己,对自己的生命麻木,便如同石头,对别人的生命必冷漠。只知利己,不能推己及人,没有同情,便如同禽兽,对别人的生命必冷酷。  相似文献   
16.
严俊乾 《世纪桥》2014,(1):91-92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强调道德的约束作用,在“利己”的同时,要更多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才能保证市场合理有序地运行。同样,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学会合作很重要,合作才能双赢。  相似文献   
17.
钟德友 《新东方》2000,(9):44-46
斯密难题:道德上的利他心与经济上的利己心之间相互矛盾冲突。依据斯密的“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以及私人财富所赖于产生的重大因素”理论,当今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上利己与道德上利他并非是矛盾冲突和不可相容的,利己与利他、富民与富国、竞争与合作、物质基础与道德文明等具有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当前,有关遗产税应征收与否的辩论在中国此起彼伏,各种声音不绝于耳。究竟该不该征收遗产税,不仅涉及到国家财政收入、再分配等问题,更涉及到人性的问题。从人的利己本性的角度研究遗产税的征与免,既是对遗产税作用机制的重新认识,也是对当前世界范围内遗产税免征趋势的正面回应。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2,(6):57-57
戎国强在4月24日的《钱江晚报》上撰文指出:加藤嘉一是日本公派留学生,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毕业。近日,他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里说:“越精英越从众,越精英越虚荣,越精英越跟风,这是我的一个体会。”另一参加节目的嘉宾梁文道赞同道:“陈丹青我们几个一起去广西,我们有一个观察就是,中国现在越是重点的精英大学,学生们跟你聊的事越俗气,越世俗,  相似文献   
20.
金英君  张旭路 《前线》2014,(5):28-29,42
<正>社会公平正义对于保护社会主体的切身权益、巩固政权、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各国政府都不遗余力地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设计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但是,制度和机制的滞后性,以及个体的利己动机,经常导致社会公平正义不能处于最优状态,从而危害公众的切身权益。因此,加强公众依法监督,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抓手。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公众监督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公众的权利意识、参与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