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00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60篇
各国政治   185篇
工人农民   405篇
世界政治   7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8篇
法律   5119篇
中国共产党   4751篇
中国政治   6498篇
政治理论   1947篇
综合类   315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609篇
  2014年   1706篇
  2013年   1716篇
  2012年   2056篇
  2011年   2105篇
  2010年   1895篇
  2009年   2021篇
  2008年   2063篇
  2007年   1568篇
  2006年   1481篇
  2005年   1111篇
  2004年   891篇
  2003年   695篇
  2002年   649篇
  2001年   551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普法工作经过20多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面临"三难"困境,即普法成本难以科学评估、普法效果难有较大提升、普法短板难有较大突破。另一方面,普法工作遭遇"三化"形势——普法环境复杂化、普法对象多元化、普法需求多样化,亟需转变普法模式,使普法工作集约化、  相似文献   
852.
正自古以来,中国人总体上是踏实肯干、温良平和的。无论历经怎样的辉煌与沉沦,心态总没有大坏,之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然而干着干着,到了GDP全球第二了,却出现了些怎么也hold不住的焦灼心情,社会学家管这叫"社会焦虑",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853.
事实真伪难明状态在审判实践中是一种常态。由此,司法智慧催生了程序正义的司法理念和正当法律程序的建构实践。但是,程序并不是万能的,透明和公正的程序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世界上也不存在绝对透明和公正的程序。并且,程序规则也可能存在缺位的问题,其理解与解释也可能产生歧义。这种情况下,为了让事实真伪难明案件的裁判结果能够得到大多数民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854.
正您出门买菜要走多长时间到达菜市场?招待朋友能否走一刻钟就可以找到满意的饭馆?2012年,北京市为群众拟办的重要实事中,就有满足人民群众购物、餐饮、日常修理等基本服务需求的内  相似文献   
855.
本文在初步明确文明的涵义与属性基础上分析了文明兴衰的轨迹,指出利益是文明兴衰的原动力,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华文明重新崛起将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5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文章提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要形成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改善供给拉动消费的机制、改善预期让消费者敢于消费的机制。  相似文献   
857.
随着"十二五"期间"两个率先"的加速推进,江苏居民个人财富的积累已蔚为可观。财产性收入的提升是增加江苏居民消费力、购买力,刺激内需的主要渠道,而参与风险市场的固定成本的大小则在居民资产配置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降低居民参与股票市场的固定成本、降低居民参与房地产市场的固定成本、降低居民创办私营企业的固定成本、盘活农村土地市场等措施来进一步提升江苏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刺激内需。  相似文献   
858.
营业转让中债务人通过“金蝉脱壳”之计逃废债务的现象频发,为了改变债权人所处的不利地位,需要从法理上澄清现行债务承担规则存在的迷乱,同时梳理国内外的相关制度,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全面建构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一是完善债权人知情权的实现程序,建立债权保护的事前防范机制;二是夯实债务承担规则的法理基础,重构债权保护的事后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859.
精神利益是人的精神需求与其供给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对物财产价值的重视,传统民法忽视了对物所蕴含的精神利益的关注.物当中包含有精神利益,这是对人类认识史、特定情形进行考量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因此特定的物受到损害时,其权利主体应该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为了使这类损害赔偿更加便捷与明晰,同时为了防止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滥用,可以将负载有可赔偿性精神利益的物的类型区分为五类.  相似文献   
860.
高志宏 《唯实》2012,(5):73-78
公共利益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源泉,也是公权力合法化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公共利益应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利益形态而存在,并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等利益形态相并列。公共利益的独立存在决定了法律从奉行国家本位到个人本位再到社会本位的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