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512篇
中国共产党   182篇
中国政治   308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38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全国人大常委会8月23日开始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比起以往七个修正案,此次刑法新修可谓动作较大,减少死刑罪名、75岁以上老人犯罪从宽处罚等诸多亮点亦相当引人注目。一国法律体系之中,刑法和民法数量之比,往往被视为社会关系松紧度的一个指标。而就刑法本身而言,死刑在刑罚中所占比例,则更直接地反映出社会关系的紧绷度。此番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启动修法程序,减少死刑罪名,无疑体现了对原有法定社会关系的某种舒缓,  相似文献   
192.
文化内涵制约制度的设立及形式。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价值观,而文化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形式莫过于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有文化的支持,即法律制度要根植于文化土壤中。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关联,其运行机制深受“天人合一”观、报应观、“无讼”的仁政观和盛世观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慎刑”法律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3.
死刑能化解食品安全危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鸿伟 《南风窗》2010,(22):60-62
《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实际上是在准立法层面启动了食品安全犯罪领域的"严打"。关系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浪高过一浪,民意以及政府都认为关键因素就在于食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成本太低,因此对刑罚手段尤其是死刑寄托了太大的希望,过分夸大了死刑的一般预防功能。  相似文献   
194.
死刑复核程序是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界的讨论热点,本文从死刑复核程序的概述开始,分析了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目的以及特征。然后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收回复核权的规定,探讨了现今中国死刑复核程序,分析其优缺点,并针对其优缺点,提出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构想,提出要设立少杀、慎杀的思想,建立死刑复核程序原则,明确死刑复核程序的期限,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以及设立监督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5.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一度收敛的经济犯罪活动又日益猖獗,司法实践中对经济犯罪的处罚力度屡出重手,甚至判处死刑,但这种规定的合理性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目前在我国对经济犯罪废除死刑时机还未成熟。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起对经济犯罪进行死刑控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6.
本文主要从死刑废除的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两大法系对待死刑废除的态度、现在世界各国死刑废除的实践、以及联系中国现状来谈谈死刑废除的阻碍,并分析其缺陷提出完善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7.
不求富贵但求平安2008年4月,66岁的南京市委原书记王武龙等来了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终审判决。检察机关曾指控其受贿共计683万余元,但王武龙只承认其  相似文献   
198.
199.
近年来,我国的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死刑对于遏制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行为并非治本之策,本文论证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并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0.
在世界许多国家,废除死刑已经成为现实,就目前来看,我国还不具备立即废除死刑的各项条件。死刑的保留是与我国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从我国的政治环境来看,保留死刑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且有利于维护政治环境的稳定;在经济基础方面,我们还不具有废除死刑的物质条件,并且难以承受死刑废除的代价;从民众的社会心理来看,人们还有很深的报应观念,死刑在很多人眼中仍然是正义的体现;从我国的治安状况来看,死刑在打击严重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目前不宜立即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