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07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145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9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法治与社会》2005,(3):51-51
看《天下无贼》可以提高作案水平,“红头文件”淡化法律,干部们也已“审美疲劳”,废除死刑,还贪官以人道?自然灾害的威力战争不能比……  相似文献   
182.
王水明 《河北法学》2007,25(12):97-100
刑罚是一种最古老、持久、稳固的社会历史机制.古今中外刑法学家们对刑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刑罚在谩骂和称颂的交响乐中背负着繁重的使命.刑罚所承受的"恶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报应的工具,刑罚显得虚伪;作为赔偿的手段,刑罚显得无所适从;作为功利的方式,刑罚显得残酷,且违反基本人权.因此,民主国家的刑罚制度不得不具有恶名声,刑罚难以逃脱其"恶名".  相似文献   
183.
公正和功利这一对范畴,是探讨刑罚制度正当化的根据时必须考虑的。以公正为主,以功利为辅,是我国刑罚正当化之理论依据的应然选择。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而言,我国刑罚正当化的实现有赖于立法、司法、执法等整个刑事司法领域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4.
“疫学因果关系”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疫学因果关系是一种以流行病学为基础的因果关系理论,其在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的刑法学界已得到相当程度的确立。该理论适用于环境犯罪等公害犯罪中,突显了刑法的功利价值观,其对我国现行刑法理论有着充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5.
平等和功利是现代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 ,平等与功利是一致的 ,平等是协调利益关系最基本最有效的原则 ,也是功利最大化的基础。现代社会要求的平等是机会平等 ,教育机会平等是我国共同富裕的基础 ;需要就是利益 ,人民的需要就是人民的利益 ,承认和尊重个人需要、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得以增进和社会得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6.
从德性与功利之间关系的变化这一角度来分析,孔子的“为仁”蕴涵着三个层次: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在这三个层次中,德性与功利之间的关系由紧张到缓和以至于最后融为一体,表明了孔子是以自己独特而精微的方式来处理两者在“为仁”过程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7.
王淦生 《唯实》2006,(1):64-64
大学里学文学理论接触到《艺概》这部煌煌巨著时,才知道刘熙载这个名字。当时只道他是一位“躲进小楼成一统”、穷年猛钻“故纸堆”的穷酸学究,后来才知道这位大学者既不“穷酸”更无“学究气”,其正式身份竟是一驰骋政坛多年的“官人”,只不过他在学术上的辉煌几乎完全遮掩了他的政声。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即便在今天来看仍不乏“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8.
向宁 《时事报告》2007,(5):67-69
志愿者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心灵净化的群体,尤其是在不少人追逐利益、功利的氛围中,志愿者的精神尤其显得不同凡响,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89.
刑罚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是刑法的核心。作为法律概念,刑罚充分体现了法律和道德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体现这种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刑罚必须具有正义、功利和公平这三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伦理属性。正义是刑罚存在的基础,功利是刑罚追求的目的,公平是贯穿刑罚始终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0.
人性人道人权应在善意的引领下成为法律的核心价值内涵.法律对人行为的定性是一种价值评价,而这种评价的标准必须是一种善良的标准.人本思想应内化于刑法,人性本善应成为立法者的内心确信,人道的教育刑理论应作为刑罚支撑,而在人权保障方面应注重人主体的差异性与主观方面的道义性.在立法上主张善意的应然法思想,司法上主张法官的善意解释原则,刑法只有在善意原则的指引下,才能实现保障人权的法律追求,成为人类良知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