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206篇
中国政治   289篇
政治理论   115篇
综合类   1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对选秀节目知名参赛选手的"粉丝"自称名进行组合方式、语音、语义几方面的语言分析,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的语言特点:个性化缺失;向上性;固定性及排他性;具体形象性。其心理和文化特征是:崇拜大自然;具象思维;童真童趣;真挚感情的流露;浓厚的都市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12.
历史发展和研究结果都表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儒家伦理所蕴含的实践理性、忧患意识、隐忍气度、天下情怀、教育观念、民本政治、平等追求、和谐理念与和平取向等,深深熔铸于民族性格、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中,发挥着潜在的助推作用,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的背后离不开文化和精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3.
军工复合体影响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国际格局深刻而复杂的变动,美国对其对台政策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确立了对台政策新框架。除冷战终结后国际格局变动这一根本动因之外,美国国内政治则是影响美对台政策变化的内在动因。其中,军事一工业复合体是推动美国对台政策变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4.
现代传播美学的发展证明了异域文化阐释与交流的审美重要性。以之观照清末民初西方文化阐释及其在传播美学影响下的转型发展,则进一步启示我们:成功的文化阐释必须满足传播对象在主题、形式、情感、心理、文化动态、时代需求等多方面的传播美学规律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5.
"9·11事件"后,美国重启文化外交这一"思想武器",以遏制国际恐怖主义和"反美主义"的蔓延.从机制、战略与项目三个视角观察,美国文化外交呈现出的新变化,表明其已走出后冷战时期的低谷而全面复兴.美国文化外交复兴的动因有二:减轻国内压力与应对国际危机.作为美国文化外交复兴战略推出的"全球文化计划",不仅攸关美国家利益,更可能导致一场世界文化力量的博弈,同时,国际社会还须警惕其中暗含的新冷战思维.  相似文献   
116.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出现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既是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政府核不扩散政策进行反思的结果,又是修复美国国际形象和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的战略需要,更是美国对朝鲜和伊朗的核开发问题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奥巴马政府对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国际核军控工作走上正轨;将对中国产生多重影响;对地区核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7.
方建中 《唯实》2008,(4):62-65
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动因是其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生产主体型、流通服务主体型和综合性这三种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可选模式中,各个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基于增强农业经济活力的要求,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8.
王俊 《探索》2008,(1):89-92
随着我国零售业完全向外商开放,外资零售业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布点,由我国东部地区的大城市逐步向周边的中小城市及中西部地区扩张.本文分析了外资区位变化的内在动因以及外资区位扩张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政府产业管制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分析新阶层参政的内在动因和制约因素,阐明新阶层参政的主体特征,进而论述新阶层参政的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12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新的完整系统的概括,进一步对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做了深刻的阐释,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