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208篇
中国政治   289篇
政治理论   115篇
综合类   1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在蒋经国的推动下,1987年7月台湾当局开启了以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和民众赴大陆探亲为主要内容的"政治革新",它被认为是拉开了台湾政治转型的序幕。蒋经国力主推动这样的政治改革,原因有:台湾党外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带来的挑战、大陆调整对台政策构成的影响、周边专制国家迈出民主改革步伐带来的压力、"江南命案"形成的冲击以及蒋经国个人具有西方民主观念与民主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2.
许娟 《中国司法》2012,(1):107-108
以服务于民、方便于民、贴近人民为基本内涵的人民司法理念是司法权的来源,是配置、行使与运行过程中的实质内核和精神导向,也是新时期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和长远目标,更是社会主义司法工作的总体精神和根本价值。人民司法理念体现了我国司法制度的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83.
正继承资本的分布在21世纪很可能会变得像19世纪那样悬殊。目前并无必然力量阻止财富高度集中的重新出现,假设因为各国税率竞争等因素引发增长放缓而资本回报率高企,那么这将引发剧烈的政治动荡。民主社会的根基在于崇尚奋斗的世界观,或至少是通过奋斗而实现价值的信念,即社会普遍认为,财富不均等应  相似文献   
184.
仇怡  聂萼辉 《求索》2014,(1):87-91
充分开发国内外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是中国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中国1978—2011年留学生及其回流的相关数据,运用Johanso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考察中国海外智力回流与相关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国海外智力回流的主要因素有中国经济规模、对外开放度、研发投入强度等,回流的海外人员更注重中国的经济发展规模以及所能提供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5.
英国学者齐格蒙·鲍曼在《立法者与阐释者》一书中将知识分子区分为现代的"立法者"与后现代的"阐释者"两种类型。这其中,"立法者"类型的知识分子秉持一元主义的世界观,认为所有问题都必然有唯一正确答案,并试图通过所谓启蒙推动社会进步。在中国死刑存废论争中,部分主张死刑废止的法学学者便具有鲍曼笔下"立法者"的影子,试图将西方死刑废止观念认定为一种真理性命题并强加于民众,这是引发死刑问题上此类学者与大众观念冲突的根源。在一个多元社会之中,要有效解决这类冲突问题,就应当对法学学者的"立法者"角色予以充分反思,并尝试从"阐释者"视角对中国的死刑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6.
187.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出国留学热",其背后蕴含着教育条件、就业理想、异域文化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动机。可以通过完善教育体制、保障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制度、扭转就业形势;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发展、增进异域交流;净化社会环境、避免盲目从众、理性对待出国等对策,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18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动因。科学揭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动因,是我们当前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着力提高培育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9.
190.
《政法论坛》2021,(2):F0003-F0003
本书首次在学科上对公共卫生法进行了清晰、科学的界定,并对公共卫生法的前沿理论、基本制度与实践经验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跨学科的深入阐释。"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战略已全面推行,以维护并促进公众健康为目标的公共卫生法正越来越引起国人的重视。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公共卫生法在美、欧先行一步,已成为显学。加强对域外卫生法学著作的译介,借鉴、吸收域外制度智慧是推动我国卫生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本书以其深入的法理阐释、跨学科的分析方法、系统的制度设计、生动的案例分析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法治建设开阔了视野、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