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206篇
中国政治   288篇
政治理论   115篇
综合类   1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李彦姝 《探索与争鸣》2023,(9):167-176+180
新时代召唤真正的文艺批评,尤其召唤有使命感、有能力、有胆识去“剜烂苹果”的批评家。当下文艺批评现场存在一些人们习焉不察的问题,如阐释的越界、批评家与批评对象关系过近、文风僵化、代际性明显、受市场宰制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艺批评向着犀利诚实、生气淋漓的方向发展。文学批评界需要正视这一系列问题,不辱批评使命,改进批评作风,精进批评技艺,避免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切实提升批评的有效性和说服力,创造出更具思想及美学价值的批评。  相似文献   
992.
陈素琴 《唯实》2023,(2):18-21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人类建设平等自由的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即“人如何实现全面自由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我们一切认知都来源于人的实践,一切行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指向人这一特殊本体.  相似文献   
993.
福建长龙华侨农场发展数十年,经过多次体制改革,对归侨集体记忆、身份认同产生具体影响,在这些影响下,归侨的在地化进程得以推动,分别在社会保障、劳动生产、礼俗习惯三个方面出现了融入当地的具体表现。同时,由于身份认同和群体记忆的作用,归侨的融入程度和在地化进程依旧有推进空间。  相似文献   
994.
漆文娟 《世纪桥》2023,(9):90-93
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建构和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最终确立了根植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和具体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理论话语,也是一种实践方式,与新时代“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相匹配,已形成体系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依据这一理论话语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形态,阐释其价值形态和当代意义,既是凝聚民族力量、熔铸民族精神的时代之需,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建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95.
王宇  肖志远 《理论导刊》2023,(6):121-128
网络亚文化是高弹性网络场域中生成的一个个现象级文化景观,具有动态流变性、价值多元性、虚实变换性等个性特质。网络亚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了自身文化资本的积累,使原本难以衡量的文化资本通过“流量”变现实现了价值转化。其中,资本变现是网络亚文化价值转向的驱动力,正向赋能是网络亚文化价值转向的整饬力。为应对网络亚文化精神迷失、消费混乱、边界缺失等问题和隐忧,亟须从人文互化、刚柔施策、发展指向等实践向度上综合矫治,以推进网络亚文化精神重塑、消费正向、生态净化、高质量发展,着力营造积极健康、崇善向上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996.
党的二十大主题是大会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总纲。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主题。党的二十大主题是对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新征程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新目标继续前进的郑重宣示。党的二十大主题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发出砥砺奋进的动员令,吹响百年大党再出发的集结号。党的二十大主题与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主题相吻合,彰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的二十大主题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体现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升华。党的二十大主题形成以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百年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97.
现代英美证据法的价值基础是理性主义多元价值基础,这一价值基础决定了现代英美证据法研究的二元格局,也就是阐释性传统和理论性传统二元并立的格局。现代英美证据法研究的发展史就是二元格局相互作用的历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证据法研究的转向便是二元格局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宏大的历史视野入手归结的二元格局模式有助于把握英美证据法研究的发展脉络,也有助于我国更恰当地建构和发展证据法学。  相似文献   
998.
曹威伟 《理论导刊》2023,(1):59-66+75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理想价值层”“制度策略层”双重话语结构方面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理想价值层”能够合理包容未来的秩序,“制度策略层”则能够灵活应对现实世界、安排现有的秩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通过重心转移、历时延伸、共时吸纳等机制,通过核心话语符号的义理再阐释和再编码,论证新理论、新思想、新政策的合法性,调适与弥补理想价值层与不断变化的制度策略层的结构差,成功推进理论创新与生命力焕新。在此过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话语在结构、场域、主体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9.
赵斌 《实事求是》2023,(4):99-106
文化润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自提出以来就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首先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润疆的内涵要义。通过对现有主流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学界关于文化润疆内涵要义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生成、观点阐释和词源分析三个方面。根据文化润疆工程不断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今后学界应在进一步整合其基本定义、加强研究深度、拓展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上下功夫,为进一步打牢文化润疆工程的理论根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