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84篇
工人农民   688篇
世界政治   30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9篇
法律   1137篇
中国共产党   3258篇
中国政治   6656篇
政治理论   1192篇
综合类   226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983篇
  2013年   1122篇
  2012年   1118篇
  2011年   1288篇
  2010年   1430篇
  2009年   2112篇
  2008年   1203篇
  2007年   1045篇
  2006年   1006篇
  2005年   754篇
  2004年   666篇
  2003年   586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61.
在瑞典,选美从很久以前就被看作是“歧视妇女”的表现,社会上也不搞任何以女人为参赛对象的比赛(除了体育)。甚至报刊上的美女照片、路牌中的性感广告也总会被女权组织抗议为“对妇女的歧视”。在瑞典,录取女性工作或学习时也没提供给女人因“美丽”而脱颖而出的额外机会。美女和“非美女”总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美女的心思也因此不得不下在真该用心耕耘的那些领域上。  相似文献   
162.
163.
《人事天地》2010,(21):4-4
8月17日,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的通知",推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服务2010届以及历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各类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重点是长期失业毕业  相似文献   
164.
透过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研究我国就业制度及就业文化对青年人才成长模式的影响,使用"算计途径"、"文化途径"、"路径依赖"等概念工具,分析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提出针对我国当前就业制度变革的深刻启示:引导新制度创立与去除旧制度的障碍相结合;促进社会文化认知的改变,形成新的就业文化;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体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缓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难题需要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建立全程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强化就业指导,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6.
现在在国外的劳动力市场中,中国劳工已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个国家中的中国劳工的生存环境很不相同.在意大利,中国劳工不仅对意大利主流社会毫无概念,而且对由华人建立的普拉托的主流华人社会也不熟悉,然而他们却只能依靠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华人社会进行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167.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进入了快车道,同时扩大就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劳动力供给大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一根本矛盾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力滞留在农村,因此,让城市中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分析了辽宁省目前的就业形势和未来就业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168.
翟景 《人大论坛》2010,(11):7-8
为什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对《就业促进法》的普及与实施情况加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9.
韦练珍 《学理论》2010,(10):220-221
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新时期,高校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突出。采用调查法、文献法、材料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专业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进行审视,基于此希望重新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专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0.
屈孝初 《湖湘论坛》2010,23(1):110-112
农业现代化和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并开始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但与此同时,新农村社会建设、支农惠农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又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返乡。本文分五个阶段追溯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历史,并从金融风暴"后遗症"及信息获取不对称、城市推力与家庭拉力、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产业阶梯转移与政府政策倾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返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