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人民警察法颁布实施已经10年了,其中关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服役年限的规定尚未得到贯彻落实。针对这种情况,文章着眼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不同岗位的最低服务年限和不同职务的最高任职年龄等问题,在充分考虑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建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警役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2.
史海一勺     
《乡音》2016,(4):47
胡耀邦提倡"每个干部要读2亿字的书"胡耀邦提倡"每个干部要读2亿字的书"。有一次,秘书陈维仁问起这个话题,他对陈维仁说:"每天坚持读几个钟头,几万字不多嘛。这样日积月累,2亿字不算多吧。"在团中央工作期间,胡耀邦曾经给团中央的干部提出要求:"要读马恩列斯的全集,要读四书五经,要读完古今中  相似文献   
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满足社会住房需求,首次于我国创设居住权制度,并对居住权进行了法律上的定义.然而,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不系统性和现行法律不完善性,导致无法对我国居住权制度下"使用"一词的范围进行清晰的界定和限制.当前不仅需要明晰"使用"与"收益"的界限,还应明确使用房屋的主体范围以及居住权人使用时应履行的义务.据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对历史悠久的罗马法的居住权制度和人役权体系加以分析与归纳,以对我国居住权制度进行合理解释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居住权: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孝辉 《前沿》2003,(8):97-98
居住权是特定人因居住而使用他人房屋的权利 ,是人役权的一种 ,居住权产生于罗马法时期 ,并在法国、德国得到发展 ,我国物权法有规定居住权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并应详细规定居住权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05.
论相邻关系的役权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晓娜 《政法学刊》2007,24(4):63-66
相邻关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指不动产相邻各方为了自己不动产的利益和便利,而使用对方不动产的权利.而地役权同样具有相同的功能.但是,在继受德国民法典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大多把相邻关系规定在所有权下,视为对所有权的限制或扩张,而把地役权规定在他物权中,这种立法模式人为地割裂了二者的联系,没有看到二者同源同性,都源于罗马法中地役权的规定,具有相同的役权性质.二者也有不同点,任何事物都是有差异的,不能因为差异的存在就否定二者的深刻联系.相邻关系应作为法定地役权,通常意义上的地役权作为约定地役权,统一规定于役权(地役权)项下.  相似文献   
106.
大陆法系民法中的人役权--兼论民法典中的用益物权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涛 《法学论坛》2003,18(6):37-43
人役权作为一种古老的役权制度,在现代大陆法系民法典中是一种上位的用益物权,其功能在于克服物权法定原则的局限性。由人役权可以派生出许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的用益物权,但从形式理性的角度考虑,这些具体的用益物权作为一种下位的用益物权在大陆法系发达国家均以民事特别法的形式出现。本文通过对罗马法、法国民法与德国民法中相关内容的考察,试图说明大陆法系民法中"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普通法与特别法"原理的重要性与科学性,并应用这一原理阐述我国民法中用益物权体系的应然模式。  相似文献   
107.
<正>肖民役中共党员,1963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1983年进入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工作至今,历任该院民事审判庭书记员、审判员,现任立案庭副庭长。参加工作以来,荣立三等功一次,并多次被评为全市法院系统办案能手;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嘉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2012年所在的立案庭被授予武汉市巾帼文明岗位。  相似文献   
108.
李康宁 《法学论坛》2012,(1):102-109
比较法考察表明,在土地吸附建筑物的不动产理念下,用益物权以土地为核心而设定,以在建筑物、动产和权利上设立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立法技术处理为辅助,形成客体范围宽泛的财产用益权利体系。在土地和建筑物各为独立的不动产的理念下,用益物权只在不动产上设定。用益物权的客体范围取决于对用益物权的制度模式选择与立法技术安排。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一般规定和具体权利之间、具体权利和物权法定原则之间均存在逻辑矛盾和法理冲突。功利性的文义解释掩饰逻辑矛盾,对把握法律真义造成误导。立法机关应当维护不动产概念内涵在物权法体系上的一致性,对用益物权的制度模式重新做出选择,在立法技术上对现行法规定之谬误进行补救。  相似文献   
109.
纵观我国历史,民生思想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到了唐代,柳宗元提出了"吏为民役"的观点。之后,清代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直至近代孙中山、梁漱溟等,都对民生思想加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从中国乡村治理者身份制度及相应的村治模式变迁的长时段视野,分析村干部的制度身份定位与治理模式选择。中国历史上在不能实现官僚化、科层化的乡村治理体制的背景下,以绅士制度和职役制度为基础,在实践中形成了“乡绅—乡役”组合身份治村模式,弥合了乡役治村的身份困境。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立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和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干部与治理的制度经验,借鉴“组合身份治村”模式,完善“村干部”的身份制度,综合增强村干部身份的政治属性和行政属性,探索“政治—行政”的融合身份治村模式,是可行的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