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6篇
法律   108篇
中国共产党   409篇
中国政治   433篇
政治理论   115篇
综合类   6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顾城的父亲顾工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军旅诗人和作家,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新四军。顾工所在的那个班后来还有一个人成为著名作家,那人便是从小看着顾城长大,视顾城似侄辈一般的邓友梅。  相似文献   
32.
初秋之夜,凉爽惬意。临窗而坐,书桌上摆放着沈鹏先生的文、书、诗多种力作。灯下掩卷,良多感慨油然而生:文,文笔蕴藉,性灵踊跃;书,风骨烂漫,气势奔放;诗,情志真切,意境高远这位编辑出版家、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以他的天才、渊博,滋养、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3.
时常浩 《侨园》2015,(4):60-61
前文,我以《理想"改天换制"——红楼梦的根本主题》为题,谈了自己的拙见,但仍觉话未说完。其实,《红楼梦》就是作者自己在筑梦。倾诉自己由童年家世富贵兴盛的"美梦",到曹家被查抄而落魄贫寒痛苦悲哀的"恶梦",直到最后穷途末路举家食粥的家世变迁。作者穷则思"变",对现实不满。对那个世态对封建社会有了清醒认识后,想圆的一个"梦"!主要论据如下。  相似文献   
34.
王立 《同舟共进》2021,(4):72-75
李白、杜甫之外,白居易被誉为唐代诗人中的第三极。白居易能有此殊荣,与诗仙、诗圣并驾,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除了诗歌创作本身是彼时的翘楚之外,他对后世影响巨大——不仅在诗风上,更是在精神上——他真正实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他对中唐之后文人(如对宋代的苏轼等)的影响不亚于陶渊明对中唐之前文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正>最近,农民诗人余秀华在网络上火了。余秀华是个先天性脑瘫患者,走路不稳、手发抖、说话口吃。然而,她这样"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她的人生,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和励志因子。自1998年写下第一首诗《印痕》,到目前为止,余秀华至少已写了2000多首诗,在诗签上耕耘了16年。如果说,她最初的诗歌创作,是为排遣脑瘫患者的苦闷孤独等情绪,还算自我疗伤的话,那坚持写诗16年,则是对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追寻与坚守,让自己的灵魂拥有一个温暖的驿站。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个人摇  相似文献   
36.
忆诗人谢烨     
爱神维纳斯以她特有的魅力感染着世界上古往今来的人们。谈起顾城不能不谈及谢烨。顾城说:“谢烨就是我心中的维纳斯。”不能否认谢烨对顾城乃至他的创作都产生过影响。  相似文献   
37.
诗人的康河     
李动 《人民公安》2012,(6):56-56
去剑桥大学那天正巧是星期六.又是清晨,所以这里的一切静悄悄。人行道树后边的一座座别墅深藏在绿色丛申.听说这里住的都是剑桥大学的教授  相似文献   
38.
秋风萧瑟。叶落草枯,情景黯然。因而悲秋伤情.在古代诗人中几乎成为一种基调。但也有例外。如中唐诗人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相似文献   
39.
香:牡丹的香是难以言传的,由于香味儿散发飘忽不定,又因品种不同而香味儿各异,很难捉摸,给人的只是一种香味的感受与美感。“竞夸天下无双绝,独立人间第一香”,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对牡丹花香的评价。唐代诗人李正封说:“压枝金蕊香如扑,  相似文献   
40.
陈双蓉  归青 《求索》2013,(9):147-149
辞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独有文体,它滥觞于先秦,发展繁荣于两汉,一直延续到清朝,历时二千多年。辞赋艺术自身的演进发展,又不仅契合于中国古代文学思潮,而且与辞赋所表现之文化气象,以及历史上“献赋”“考赋”制度关系甚密,并由此显示出辞赋在各个时代既相承又异趣的艺术风貌。本文从辞赋的源流与艺术智慧入手.着重研究了两宋辞赋特质及其文学精神的重塑.结果显示审美与致用这两大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左右了辞赋观念在两宋时期演进的大部分行程,而当其全部行程结束时,占据支配地位的则是美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