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476篇
中国共产党   189篇
中国政治   512篇
政治理论   76篇
综合类   4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辽宁人大》2009,(6):43-43
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相似文献   
82.
邓佑文 《法学》2022,(10):18-31
行政处罚的谦抑蕴含谦和、节制和恰当三层意涵。行政处罚的谦抑理念可分两步予以证立。首先从权力属性、行政方式、制度目的和实践价值四重维度证成谦抑的正当性;其次通过理念与性质、原则、指导思想等相关概念辨析,释明谦抑是对行政处罚立法和执法的理念要求。处罚谦抑理念的具体内容涵括处罚的审慎介入和恰当适用:前者需明确受处罚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处罚的必要性,从而区分违法行为和受处罚行为;后者需遵守过罚相当基本要求,并达致利益保护的均衡性。处罚谦抑理念可通过立法和执法两条路径予以实现。立法上,行政处罚基本法确定处罚谦抑的基本范畴,其他立法根据行政处罚基本法的规定进一步体现处罚谦抑理念;执法上,依法认定处罚介入的要件和必要性,且严格遵守处罚恰当适用的原则和条件。  相似文献   
83.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实际处罚中应用广泛,但该法没有明确对治安处罚主观方面的要求,这导致公安民警在治安管理处罚实践中对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认定有一定误区。治安管理处罚应当以处罚故意为原则、处罚过失为例外,对既无故意也无过失的行为不得处罚;执法实践应通过补强证据、经验法则、推定、复核嫌疑人陈述和申辩等方法来认定违法行为人主观状态。  相似文献   
84.
韩苏 《工会博览》2006,(2):10-10
案情回放:王某系南康公司职工,双方签有劳动合同。2004年5月12日,某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王某犯故意伤害罪,免予刑事处罚”;2004年7月2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  相似文献   
85.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主观目的要件不能限制为骗取增值税进项抵扣,对于以从国家获得不法税款利益为目的,大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严重危害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秩序,并给国家税款造成巨大损失的,应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86.
当前治安处罚调查程序规定中缺乏“中止调查”“终止调查”“调查结束”等制度,也未将行政拘留纳入“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导致在调查和听证的过程中,不仅限制了违法嫌疑人的权利,而且也损害了被侵害人和其他证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基于治安管理处罚实践的迫切需求,建议《治安管理处罚法》增设“中止调查”“终止调查”条款;基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对公民人身自由可能造成的严重侵害,建议《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行政拘留纳入听证的范围。  相似文献   
87.
88.
89.
在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妨害公务行为多以妨害公务罪处理,这是“刑法万能主义”的表现。刑法与行政法之间存在一定张力,应当将刑法前置作为边界划分依据,发挥行政处罚的兜底性效果。对妨害公务行为按照“形式入罪—实质出罪”的模式处理,即以法益为导向,对“暴力、威胁”为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进行实质解释,在社会治理上合理选择处罚方式。如此才能厘清法法界限,既避免刑法效力外溢,又防止刑法沦为行政法的附庸,促进行刑衔接,形成犯罪防控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90.
《云岭先锋》2020,(2):33-33
缓报、瞒报、漏报疫情,应承担什么责任?感染病毒拒绝强制隔离,该如何处理?该怎么处罚制售假冒伪劣口罩和防护服?……让我们了解一下在疫情防控中应知的法律问题。缓报、瞒报、漏报疫情,承担什么责任?在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在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职权时,有缓报、瞒报、漏报等严重不负责任行为,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409条的规定,以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