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1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5577篇
中国共产党   263篇
中国政治   1249篇
政治理论   262篇
综合类   189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769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717篇
  2010年   646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619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毫无争议的共识,然而,我们是否曾思考一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根据在法理上是否合理。为什么对于警察个人的非法取证行为,要以牺牲刑事诉讼根本目的和被害人利益的方式,来达到惩罚警察的目的。而我们却为发现了这样一种禁止非法取证的方式而欢喜雀跃,并冠之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诸如人权、法治、程序正义等。文章拟提出作者自己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依据的几点质疑,以求教于各位仁士。  相似文献   
112.
徐红 《四川审判》2002,(4):10-11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已于今年4月1日施行。笔者结合的民事审判实践,对《证据规定》中有关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3.
关于物证鉴定体制改革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证鉴定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在法律领域的具体运用,它有独特的法律涵义。物证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按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经当事人申请,司法机关决定,或司法机关主动决定,指派、聘请具备鉴定资格的鉴定人,对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的认定或判断。物证鉴定作为诉讼中的科学实证活动,既要面对某种涉案事实进行科学判定,从而解决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问题,又要对成为物证、书证、音像证据的材料进行科学鉴别,明确其证据效力。所以,物证鉴定结论作为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之一,不仅本身具有证据效能,而且具有对其他证据审…  相似文献   
114.
“我是一名‘三陪’小姐,曾与你有过关系,并掌握了证据。请快速在指定账户里存入500元,否则,肯定让你有麻烦!”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国各在便有79名官员乖乖就范,勒索到手的赃款共计39500元。近日,敲诈勒索领导干部的兰某、傅某分别被佛山市三水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和二年。  相似文献   
115.
证据禁止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德国证据制度为视角,探讨了证据禁止理论的分类,证据使用禁止理论的功能,以及证据使用禁止的判断标准.德国的刑事诉讼反对不计代价、不问是非、不择手段的真实发现,其证据制度始终在发现真实与法治程序之间徘徊,并力图寻找两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6.
恶意民事诉讼,是指行为人为了牟取非法利益,采用伪造、变造重要证据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替其伪造、变造重要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恶意将与其没有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人卷入诉讼的行为。它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两个:第一,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变造了重要证据,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替其伪造、变造了重要证据,并以此作为其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支撑,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令相对人向其履行某种义务的行为。第二,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故意,即行为人通过民事诉讼,希望人民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17.
试论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中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存在的缺陷,诸如证据交换规则的合法性存在质疑、证据交换的案件范围粗疏笼统、证据交换的证据材料范围几无规定、证据交换的惩戒规则缺失等,阐述了证据交换制度的价值功能,对我国如何完善民事证据交换制度提出了构想,即科学界定证据交换的条件、扩大证据交换的案件范围;科学界定证据交换的证据材料范围;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完善证据交换的惩戒规则;科学确定证据交换的主持主体,建立证据交换的操作规则;改善证据交换的外部环境等。  相似文献   
118.
电子邮件的证据可采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邮件在网络时代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有效而普遍的沟通方式。传统的经营方式与网络技术的逐渐融合,推动世界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基于电子邮件产生的电子商务纠纷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9.
我国目前制定独立的证据法典时机尚不成熟。刑事诉讼证据立法的指导思想应有前瞻性、现实性、开创性。程序事实应成为证明对象之一。完全引入外国的证据开示制度并不现实。对于瑕疵证据,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打击刑事犯罪产生不良影响。从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出发,我国有必要引入交叉询问制。  相似文献   
120.
讯问是审查、侦破案件取得证据的关键性环节。讯问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模式,因为案件不一样,案情也不一样。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性别、职务高低、文化程度、社会知识与懂法程度,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素质等等,这些基本因素都不一样,决定了审讯的形式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