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0篇
各国政治   231篇
工人农民   551篇
世界政治   3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19篇
法律   1132篇
中国共产党   3103篇
中国政治   5645篇
政治理论   1183篇
综合类   251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757篇
  2014年   1809篇
  2013年   1380篇
  2012年   1199篇
  2011年   1223篇
  2010年   1173篇
  2009年   1147篇
  2008年   1195篇
  2007年   832篇
  2006年   747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行政论坛》2019,(3):95-102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和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不同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的制度差异性和不同关税区的空间异质性,使其广域的治理体系建构面临挑战。从"区域主义空间"理论和多层级治理理论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不只是产业聚集、技术外溢和区域创新所自然演化的经济地理空间。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主导的、在一个新的特定区域空间尺度上展开集体行动的多层级治理框架。地域性治理和功能性治理是多层级治理框架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两种治理类型,其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达成制度性集体行动。新制度主义理论认为,区域治理中制度性集体行动的达成主要依赖两种类型的区域制度,即工具性制度和"身份提供"制度。因而,粤港澳大湾区治理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区域治理类型和区域制度类型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协》2020,(6):32-32
"如何以‘靶向思维’完善‘打十环’的选题机制""如何将广泛征集委员关切与贯彻市委中心工作有机结合""选准方向与选好切入点如何统一""预期目标与能力水平如何统筹"……面对这些政协选题上存在的问题,成都市政协坚持对症下药,探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选题方法:首先广泛收集委员关注热点,梳理凝练形成选题库;然后结合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综合提出若干重点调研、专题协商、民主监督备选题目;最后,利用“矩阵选题法”,科学、准确地形成市政协履职选题方案提交主席会议审议确定。其中,“矩阵选题法”颇具创新性,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切实保护好我市珍贵的森林、绿地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建市民绿色家园,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重庆市林地保护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本市行政区域内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山脉中具有城市“绿色肺叶”功能的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绿地和城市绿地划定为建设管制区(具体范围见附件1、2),对管制区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实行特别管制。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对管制区开发建设的相关规划进行调整。在新的规划公布施行前,原由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制定或批准的各类规划,涉及管制区内开发建设的内容,一律暂停实施。对除市规划行政主  相似文献   
16.
《新湘评论》2006,(2):57-57
昆山,东靠上海,西邻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7万,外来暂住人口超过62.57万人。下辖10个镇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17.
雷多荣 《传承》2006,(6):87-90
区域经济是在跨行政区划的前提下,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及服务市场一体化的经济模式。一方面,区域经济是地缘经济,中国宏观调控的空间组织模式已由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基础的“中央-省(市、区)”两级调控模式,转换为“中央-经济区”与“中央-省(市、区)并重的调控模式;另一方面,区域经济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有专家预言,区域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格局的未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中国各地区又一次面临机遇与威胁的双重挑战,各地区政府如何转换角色去迎接这把双刃剑,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近年来讨论的主题。本文用巴斯夏“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理论和博弈理论,力图说明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观念、体制和方法都要与时俱进,这也就是政府制度创新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重庆工运》2006,(9):12-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合同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中国减灾》2006,(5):F0002-F0002
5月23-25日,由民政部主办、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会资助的中国-东盟防灾减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灾害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专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和联合国机构的代表共60余人参加会议。各国代表围绕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监测预警预防技术和区域减灾合作3个专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