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35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1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5篇
法律   277篇
中国共产党   553篇
中国政治   1500篇
政治理论   285篇
综合类   25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美国华人人数的增加,素质的提高以及中美悠久的慈善文化的熏陶促使美国华人慈善事业的发展,他们的慈善事业包括个人、社团和基金会三种模式。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美国华人的慈善事/业不够公开和规模比较小:被认知度不高,要想继续发展必须做出适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2.
《统一论坛》2011,(3):44-47
非洲◎为实现博茨瓦纳2016愿景,博茨瓦纳总统卡玛启动了为贫民建房项目,旨在为贫困群体提供居所,以避免流离失所的人群丧失生活尊严。博茨瓦纳华人社区积极响应该号召,并计划在6年内为当地贫民建房200到300套,总金额达2000多万普拉(与人民币同值)。  相似文献   
153.
当前,台海两岸和平发展形势大好中有障碍,趋势良好中有隐危。海外统促会如何更好地肩负重任、明确思路、有所作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肩负重任明确思路我们肩负的任务,从大的方面来讲,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  相似文献   
154.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日本,我们与华侨华人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感到非常高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处,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  相似文献   
155.
2011年3月23日至31日,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朱京光为团长的中国统促会访问团赴巴拿马、巴西,分别参加了中南美洲暨巴拿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十周年大  相似文献   
156.
对新加坡独特的民主模式的定性,是民主、威权还是专制,中国学者众说纷纭.全面、客观地看待和评析新加坡的民主制度,应该从民主的相对性、一党独大的性质、威权主义的性质、以人民利益为重、正在不断的发展几个视角出发.民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民主的基本原则带有普遍意义,但没有一套固定的民主模式,实现真正民主的...  相似文献   
157.
黄炎培,字任之,人称任公,爱国民主人士,现代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58.
张奚若(1889—1973),字熙若,自号耘.陕两大荔县朝邑镇人.我国著名的无党派爱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学家。他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后赴美留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1929年8月.张奚若应聘来清华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任教.直到1952年11月.前后长达23年。他以精湛的学识、方正的品德和崇高的人格.深为清华师生敬仰和爱戴。在此.谨举先生在清华大学期间治学、为人、社会活动诸端荦荦大者略述一二.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59.
六位老教授,岁数加在一起超过400岁,最大的今年已83岁。他们硬是凭着自己的一股“牛劲”,把一名在校内叱咤风云的“长江学者”拉下了马——  相似文献   
160.
《理论与当代》2011,(5):58-59
朱清时在3月14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益川敏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英语都说不好,从来没有出过国,是真正的一个土包子学者。他是怎么获得诺贝尔奖的呢?他在京都大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小林诚的朋友,两人有共同的兴趣,就是研究自发对称性破缺。两人个性完全不一样,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共同组建了两人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