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去年的全国两会引得举世关注,它确实已成为观察中国政经走向和政策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今年的两会,适逢邓小平南巡谈话20周年。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很多"硬骨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宣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月底到2月初,邓小平进行了著名的"南巡",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在那次访问中,邓小平参观考察了中国的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并明确表达了对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南巡"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南巡"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可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改革开放的提出、"南巡"讲话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三十多年来经济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与林彪之间的矛盾转入公开化。林彪一伙蠢蠢欲动,毛泽东有很大的危机感。总之,他不能再待在北京了,他必须到下面走一走,到南方去看一看,给一些高级干部吹吹风。  相似文献   
14.
亦明 《政府法制》2013,(5):22-23
康熙读书涉猎极为广泛,曾从西洋传教上学习数学等学科。南巡途中,康熙用所学的西洋测绘方法亲白测黄河、淮河、洪泽湖的水位及地势,决定治理方法,并取得重大成效。  相似文献   
15.
尤国珍 《党史纵横》2008,(10):19-21
在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于1984年和1992年先后两次南巡,促成了中国经济建设的起飞和继续快速发展。两次南巡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突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纪路 《党史纵横》2002,(10):41-41
1976年下半年,在毛泽东已逝世,"四人帮"面临倒台之际,社会上亦到处可见"批邓"的标语口号.这时邓小平来到了广州市,由许世友独自派了几十名便衣负责保护.邓小平来到一个肉菜市场,他把帽沿压得低低的,把眉毛也给遮住了,所以没人认得出他.  相似文献   
17.
田颖 《北京观察》2015,(3):76-79
<正>康熙皇帝是一位英明君主,他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直至逝世,年年到京西御园,在此的理政时间年均为150天,刨去他北狩、南巡等京外活动的时间,在京西居住的时间要远超宫居的时间。京西三所御园在他的生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京西因风景秀丽、水脉丰沛,自辽、金以来一直是北京的休闲游历之地,陆续建有园林和庙宇。清朝统治者入驻中原、定都北京后,更是倚重此地的自然优  相似文献   
18.
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发表 ,党的“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 ,我国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 ,并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已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禁锢和来自“右”的干扰 ,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认识还很不到位 ,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仍然是我国党建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以“三个代表”为主线 ,用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 ,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和困扰人们的重…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06,(4):84-84
正是在“左”倾思潮四处泛滥,人们心头充满疑云的关键时刻,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毅然南巡,发表重要谈话,高屋建瓴,冲破姓“社”姓“资”的阴霾,推动改革开放的车轮重新启动,隆隆前进.  相似文献   
20.
除了历任中共东莞县委副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还有几个特殊称谓:“首席接待官”、“平民市长”、“人民的打工仔”、“扶贫状元”。而这些称谓,多与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之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