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330篇
中国政治   282篇
政治理论   199篇
综合类   1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塔克提出"资本剥削劳动是正义的"并冠以马克思之名,这种颠覆性的观点倒逼着人们回到马克思,开启了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围绕马克思与正义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内部形成了马克思认为资本剥削劳动不正义的反对派和赞同派,双方站在各自立场产生了"正义悖论"。悖论在割裂描述性和规范性研究进路的基础上,造成了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误解。破除"正义悖论",需要还原马克思政治哲学,实现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32.
33.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刻阐释.毫无疑问,在卢卡奇的这部著作中,将总体性的辩证法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所在,并且贯穿始终.在卢卡奇看来,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出现了变化,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识,而且具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性功能.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卢卡奇拿起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革命性武器,对第二国际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对经济决定论和暴力革命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动力因素的存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尽管我们也不能忽视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论缺陷,即没有在根本意义上超越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但无疑,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34.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凸显了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决态度,为学习党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坚持唯物史观,在把握历史规律中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5.
《学理论》2015,(27)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群体无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意识的反映,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指导作用。其非理性因素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制约性,而通过理性启蒙是唤醒群众内在理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6.
生态危机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的全球性公共危机,生态公正问题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在矛盾在人与自然矛盾关系中的着重体现。现代性危机导致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更是阻滞了作为公共价值的生态理念进入私人的价值体系和生活范式。因此,要探究生态危机作为现代文明危机的现实性,就必然要在资本批判的框架下澄清生态公正问题的公共性本质,即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方法,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多方面展望超越现代性框架的关于生态公正的讨论,从而将生态危机及其公正问题在全球公共性的基础上得以回归现实生活和实践。  相似文献   
37.
舒江华  张传开 《求索》2012,(9):121-123
人道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在人道主义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并不存在所谓的"认识论断裂";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逻辑基础,其落脚点是人类的现实生活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和自由个性,"现实的运动"是实现彻底人道主义的必经路径。  相似文献   
3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体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重要文本。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确立了以生产逻辑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构架,这一构架特别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为我们反思意识形态、实现社会历史批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二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的走向,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社会走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三是在生产力发展与世界历史格局的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这为社会发展确立了方向。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需要展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内在逻辑,还要展现这一文本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9.
尊敬的先生: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  相似文献   
40.
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人类劳动并制定出正确的劳动概念,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各个主要概念都是历史地从劳动范畴的逻辑展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体概念,并且它们都将在劳动范畴的基础上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说明。现实的人的感性物质劳动既是人类历史的现实起点,也应当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