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198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这"三个意识",概括了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很多要求,在新形势下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422.
民事判决的理由是否具有拘束力,以及具有何种拘束力,这一问题属理论盲区。在民事判决数量持续激增、系列案件频发及裁判文书要“释法说理”的大背景下,回答这一问题具有紧迫性。在实然和应然角度,民事判决理由效力的正当性存在着预决效力、争点效力和参加效力等解释路径,分别反映不同的制度目的,对应于不同的程序保障标准和价值判断空间,体现不同程度的正当性。预决效力可通过免证事实机制缩小证明范围,能够提升诉讼效率,但保障证明权是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对后诉事实认定的拘束力较弱,难以为判决理由效力提供正当性支撑。争点效力与民事判决理由效力的关联最紧密,可与既判力形成合理分工。既判力原则上只及于判决主文,而争点效及于判决的理由,借助于价值判断机制落实诉讼诚信原则,阻断生效判决认定的争点事实再次被后诉当事人争执,维护裁判统一。参加效力立足于责任分担理念和诉讼担当法理,为判决理由向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及案外第三人扩张提供正当性法理基础。以此为基础的类型化分析,则可廓清判决理由效力适用范围,扩大判决理由拘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