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139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劳动合同法》第82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双倍工资请求权,但“职场碰瓷”作为一种新的劳动争议类型,在司法认定上引发不少争论,至今未达成共识。因此,通过设定双倍工资罚则的特殊适用条件,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除用人单位的双倍工资支付责任,有利于解决实务中判决标准不统一的现象。  相似文献   
52.
正《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两种情形下(一是"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是"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而未订立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然而,司法实践中",双倍工资"之罚则并非如上述法条规定的那样简单。下面案例警示劳动者在主张此项权益时,要注意防止下列五个误区。  相似文献   
53.
司法实务中经常出现的在相同或相类似的案件中,死亡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获得的赔偿数额大相近庭的现象,一直都是我国社会广泛关注并且备受诟病的对象.我国的死亡赔偿制度确实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人们在追求生命平等和统一赔偿标准的同时,也对“同令不同价”的理解有一定偏差.本文试从死亡赔偿制度的本质、立法,以及我国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简要分析社会对“同命不同价”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4.
商场为了更多地销售商品。打着“全国统一零售价”的旗号,最终被法院判决退还商品并双倍赔偿,落了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相似文献   
55.
刘晓雪 《法制与社会》2010,(25):265-265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关系到民事主体的哪些民事权利遭侵害可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本文将阐明中国和美国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范围,并比较其不同最终得出我国可借鉴的部分。  相似文献   
56.
国家规定"双倍赔偿"制度增强消费者地位,加重经营者的义务(责任)是有特定目的的.如果加重经营者的义务(责任),使经营者可以规避而转移责任,或者使消费者有意选择增加社会负担(成本)的行为,最终导致增加了社会活动总成本,这就违背了"消法"的立法目的.目前"双倍赔偿"制度基本不能发挥作用,这有对客观现实的认识问题,也有制度设计的问题.综合考虑"双倍赔偿"制度利弊,现阶段应该可以包容"知假买假"行为,但同时需要严格限制"双倍赔偿"制度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7.
<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仝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于2009年6月1日开始施行.其中第96条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规定,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意义、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食品安全法>中的适用困境、如何完善<食品安仝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58.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发放工资时通常"发信封",取消劳动合同不出具书面通知……这些"霸王条款"都是劳动者在工作时常常遇到的。而这往往又常导致劳动争议纠纷。那么,劳动者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要回属于自己的钱?作为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本文作者从劳动合同订立、工资计算方式等方面举例,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参考。  相似文献   
59.
消费者的司法救济权是指当宪法和法律赋予消费者的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消费者有权要求人民法院对这种侵害行为进行有效的补救,对消费者给予必要和适当的补偿,以最大限度地救济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而派生出来的社会关系、价值取  相似文献   
60.
正从1993年到2013年,20年之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了首次全面的修改。从草案的公布到历次修改直至最后决定,这部法律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引发民众的热议。其背后固然是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消费"已成为每个人生活的必需。此外,20年的历史进程中,在这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被民众"消费"的背后,也在折射着消费方式、消费环境和消费心理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