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福振 《前沿》2013,(9):161-164
民主不是空穴来风,它离不开民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土壤。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在观念意识或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作用于政治、经济等形态。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属于政治范畴,则文化对民主具有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将民主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民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毛泽东主张从制度层面去建设党内民主和中国式民主的同时,也注意到从文化的角度建设民主,指出民主建设要有文化底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主的文化,并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然而,由于毛泽东本身对民主理念的认识存在偏差,再加上国际国内恶劣的斗争环境,使毛泽东并没有建立稳定的民主秩序,从而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0,(6):94-95
蔡尚伟、刘锐在《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特点和逻辑。相关政策制定的经验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要坚持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  相似文献   
1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研究"双百方针"的理论来源,对营造良好的文化建设环境、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百方针"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经近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言论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对普鲁士书报检查令的评判以及五四运动中蔡元培和陈独秀等人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思想而逐渐成熟。目前学术界大多只是探讨"双百方针"的影响,很少对"双百方针"的理论来源进行研究。而研究"双百方针"的理论来源有利于为当代学术界和文艺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实现学术、文化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即是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很显然,就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所谓文化强国,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要求,而尤其是质量上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满足于文化产品的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原《工会理论与实践》)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机关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本刊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政治类全国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本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遵循党的"双百方针"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6.
1956年4月,为了繁荣文学艺术和推进学术研究,毛泽东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艺术和学术工作的一项基本政策来提倡.同年10月匈牙利事件后,"双百方针"就有政策与策略并重的意味了,甚至后者更重一些.而在1957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反右派运动的部署后,继续鼓励"鸣放"就仅是一种反右派的策略了,作为文艺和学术工作长期方针意义上的"双百方针"已不在存在.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个转变也给中国以后的历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简称“双百方针”,是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领域中的一项基本而长期性的方针。  相似文献   
18.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简称双百方针,是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领域中的一项基本而长期性的方针。鲜为人知的是,双百方针的出台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