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31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23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1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中国加入 WTO后 ,必须遵守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因此 ,中国应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反垄断规则来制定反垄断法。本文在分析《服务贸易总协定》反垄断规则的基础上 ,讨论了中国反垄断法的立法取向及相关的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152.
入世以来,西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垄断行为已经给我国民族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拥有者,利用他们在知识产权领域里的优势,把知识产权作为垄断手段限制竞争对手的现象日趋严重。而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来看,虽然有些条款可以用来对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进行限制,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国应该联系世界发达国家和立法状况以及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尽早制定出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153.
反垄断法的制定在我国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在我国把规模经济和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强调到无以复加程度的当前,有些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规模经济,而不是反垄断。其实发展规模经济与反垄断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矛盾,但矛盾不是根本的。发展规模经济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反垄断立法是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4.
公用企业的垄断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公用企业反垄断的完善应立法先行 ,实行企业市场化。改革听证会制度 ,充分发挥听证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5.
我国当前的垄断形态主要是行政性垄断和经济性垄断 ,以行政性垄断为主。消除经济领域中的垄断行为 ,可以促进规模经济的健康发展 ,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 ;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有利于与WTO规则接轨 ,防止可能出现的国外大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相似文献   
156.
李业顺 《团结》2007,(3):25-26
反垄断立法过程中,行政垄断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焦点问题。这也是困扰反垄断立法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行政垄断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引起了民众、政府、法学界及立法机关的高度关注。反  相似文献   
157.
阿计 《人大建设》2007,(3):40-41
中国反垄断法剑指何方?透过去年6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反垄断法草案,清晰可见的是借鉴了国际上三大反垄断制度,即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经营者集中”。  相似文献   
158.
本文通过对司法部门主导型和当事人主导型两种反垄断和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经济分析,比较了两种模式进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成本,从而提出了一种偏重于效率的纠纷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59.
案件追踪     
《科技与法律》2009,(1):2-2
反垄断第一案——网通被诉差别待遇案移送北京二中院;律师建议对音集协进行反垄断调查;华谊兄弟状告搜狐新浪等5网站擅播《非诚勿扰》  相似文献   
160.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完善的反垄断立法。根据垄断的产生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垄断分为经济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行政性垄断构成了对市场自由公平竞争秩序的主要危险,因此,未来我国反垄断立法必须将行政性垄断行为作为其首要任务进行重点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