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东动荡不仅是该地区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一部分,而且还深刻反映了国际秩序的调整与变化。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权势的快速转移是诱发中东变局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时机上看,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为中东变革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从发展上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拉大了中东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从理念和制度建设上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对缺乏机制和制度创新动力和能力的中东国家形成了巨大冲击。而正在转变中的国际秩序以及世界权力结构的变化趋势,也必将对未来中东地区秩序重构及各国政治及社会转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2.
王健 《国际展望》2011,(3):1-10
最近在中东地区发生的变局,由于还没能夺取政权并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因此,就其目前的性质而言,还是称为民众社会运动比较客观,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当然,民众社会运动也可以逐渐演化为革命,关键要看政局的未来走向。虽然不可否认,中东变局存在着不少外部推力,但根本性原因还在于其内部的结构性冲突,即政治上威权政权的僵化结构、社会上人口增长的能力结构和经济上对外关系的依附结构。  相似文献   
23.
王伟  刘泽锋 《探索》2024,(1):41-52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是指共同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存本能与精神品质,具体表现为居安思危的意识、自强不息的气质、自尊自信的品格、创新务实的精神、开放包容的态度。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共同体结构的外柔内韧,即社会层级结构中的家国一体传统凸显整体的向心优势,以及民族关系圈层上的多元一体格局巩固持久的文明核心;另一方面则源于功能上的有序调适,即大一统国家的荒政与体制变革建构出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的制度机制,思想传承与教化则强化共同体成员的韧性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历经淬炼,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得以彰显,并熔铸于当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之中。如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给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带来全新的挑战。对此,必须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进一步加强韧性建设;突出韧性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韧性功能;立足“两个大局”的时代大势,积极转变韧性策略。只有在变中求稳、稳中求进,不断强化韧性的张力与应力,才能真正维护和平稳定的大环境,最终助力于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24.
中东北非国家变局中的网络新媒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汀 《理论导刊》2012,(1):107-109,112
2011年中东北非国家的政治运动浪潮之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社会、体制原因。但在这个浪潮背后,以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网络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其变革的助推器,其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更难以预测。这一现象对我国网络新媒体管理工作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25.
中东北非地区自2010年底开始并持续至今的政治动荡,强烈冲击着世界石油的供应安全。西方国家维护石油来源安全的手段使其陷入安全和道义的双重困境。西方国家一贯通过扶植、结盟甚至武力手段来保证自身的石油利益,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但是西方一味追求石油安全的努力,不仅难以保证持久稳定的石油供应安全,而且还陷入了双重标准的道德困境。比照西方,中国的石油来源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不仅石油来源国脆弱、不稳定,而且中国维护石油安全的手段更加匮乏。为了提高石油安全水平,中国应适时调整能源安全战略,注重强化双边手段与开展多边合作相结合,依靠国家石油公司与发展国际石油公司相结合,减少对外依赖与开发替代能源相结合。  相似文献   
26.
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重点区域。自阿拉伯国家陷入群体性动荡以来,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大国或地区力量围绕中东变局纷纷进行政策与战略调整。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根本目标是既要避免类似伊拉克战争的深度卷入,又要保持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欧盟尤其是法、英两国对中东变局的积极干预使欧洲对中东事务的影响明显增强,欧盟正力图确立统一的中东战略,但其内部分歧不容忽视。俄罗斯中东战略的核心特征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实用主义外交,并极力维护其地缘战略利益和能源利益。中国应进一步增强对中东战略地位的认识,冷静客观地认识中东变局对中国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并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适度扩大对中东事务的参与。  相似文献   
27.
28.
中国对中东变局冲击的外交应对经历了一个从紧急应对到全面统筹的过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前,中国要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认识中东变局的影响,要从“外部环境考验”的高度认识中东变局的冲击;要客观认识中东变局对中国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要进一步总结应对中东变局宝贵经验,并对存在的不足与偏差加以改进;要科学谋划中长期的中国中东外交战略及实现手段,尤其要进一步增强对中东战略地位的认识,并在坚持传统外交原则的同时适度扩大对中东事务的参与.  相似文献   
29.
对当前阿拉伯国家变局的深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尼斯政局动荡能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引发连锁效应,并使不少国家陷入政权危机,主要源于这些国家多年来治国理政失误带来的重重积弊。其中主要有三大根源:一是政权阶级基础转向导致当权者逐渐脱离民众;二是发展模式弊端使阿拉伯国家日趋陷入全球化陷阱;三是亲西方外交恶化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外生存环境。长远看,阿拉伯世界现行模式难以维系,深度变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