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9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35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得自行收集证据规则,是指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不得再行取证或不得擅自取证,否则在涉诉后其自行收集的证据将被认定为无效证据或瑕疵证据的证据规则。之所以在行政诉讼中确立这一证据规则,除了取决于行政程序法上的“先取证,后裁决”规则外,还因为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都处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地位,其本身所处地位具有不平等性,如果允许被告在诉讼中可以自行补充证据,“一会助长行政机关不负责任草率处理问题的作风;二是个别行政机关为了不败诉,带着框框取证,甚至行使行政权力采取诱供等非法手段收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2.
<正> 在日本,买卖因诺成合同而成立。然而美国则不同,无论是货物的买卖还是土地的买卖以及包括雇佣在内的期间为一年以上的一切合同都不是诺成合同。诺成合同——仅因双方当事人的同意而生效的合同——象征着日本的合同原理。当然,在日本也并非一切合同都是诺成合同,作为例外还存在要物合同。美国对于合同的口头协议采取轻视态度。如美国案例Ozier V.Haines[参见99N.E.  相似文献   
183.
一个政治社会的制度框架,通过并依据法律组织起来,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而制约绝对权力。在众多的公共权力之中,行政权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从摇篮到坟墓,行政权的扩张几乎关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使得人们对它的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在众多的控权模式中,行政诉讼制度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它既是一项法律  相似文献   
184.
徐继敏 《现代法学》2004,26(6):93-98
我国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采取怀疑或否定态度,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实行全面审查。英美法系国家法院对行政机关的事实认定采取尊重态度,对事实问题采用宽松的审查标准。大陆法系国家行政诉讼一般不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都进行全面审查。我国应当重新思考人民法院的全面审查制度,对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行政案件,以及行政机关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决定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行政机关对事实的认定。对一般案件事实,如果法律规定以具备某种性质为要件时,审查行政机关对事实性质的判断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对于重大的或对当事人利益有重大影响的行政案件,进行全面审查。  相似文献   
185.
综合我国基本权利谱系、基本权利条款间的关系及立法意图,既不宜对言论作字面解释,将其含义限定为口头形式,同时也不宜作过分的扩充解释。我国《宪法》第35条意义上的言论,不仅包括口头形式,还应包括书面形式,但已成为基本权利或可以被其他基本权利条款所包摄的表达形式不在言论范畴。  相似文献   
186.
传闻证据规则是一项旨在保证证人出庭、有利于法官做出正确裁判和实现程序公正、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为促进我国诉讼证据制度及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闻证据规则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应当着眼于诉讼制度的整体,完善各个相关的配套制度,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该规则与我国现存诉讼制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7.
行政复议是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行政审查的制度,审查的重点应当围绕原行政机关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和适用法律是否止确进行.证据规则是行政复议的核心,行政复议程序应当围绕证据规则进行和展开.行政复议决定除少数情况外,有受司法审查的可能,一般不是终局裁定.行政复议是一类行政行为,具有行政性和全面审查性.行政复议制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行政复议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不同于行政程序和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8.
刑事补强证据规则是预防错误定罪的重要保障,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在之后长达31个世纪的时间里,该规则散见于不同的神律与人律之中,并于神示证据制度终结之时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刑事补强证据规则。刑事补强证据规则与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分形同气,审判权分配方式的差异使得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在证据制度上分道扬镳,刑事补强证据规则亦随之出现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9.
《江淮法治》2014,(20):57-57
张某与老伴胡某结婚后,感情一直不和,磕磕绊绊走过6年后,双方于2010年11月达成口头协议:双方开始分居,各自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满一年后,如无特别情况,再正式离婚。2011年初,胡某购买的一张体育彩票,一举中得50万元大奖。张某要求与他同分这50万元,胡某说:咱们俩早已有言在先:各自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买彩票与中奖完全是其个人投资,个人所得,与张某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90.
祖伟 《当代法学》2012,(1):71-77
"据众证定罪"规则在中国古代的证据规则体系中具有独立地位。该规则从适用对象上来看,体现了儒家礼的精神,亦即差异、恤刑;从规则本身来看,是依据"是否适合拷讯"来选择证据的适用。"据众证定罪"规则包括"不得令其为证"、"证人不言情"和"证人证言为伪"三种情形。中国古代律例规定"属于相容隐范围的人"、"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和笃疾者"、"监生和妇女"等特殊身份人不得令其作证。对证人的证词采取"干证当面对质"方式,"质之"是中国古代司法官吏断案时的必要程序,包括在案发现场干证当面对质、审判官堂审时与两造当面对质或"直牒追摄"对质。"质之"的对象是"证见之人",通过对质,辨别两造供辞的真伪。该规则使儒家的差异原则、恤刑原则法律化、具体化,也是拷讯制度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