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19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34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作为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 ,推定为各国立法与实践所广泛采用。法律设定推定制度的意义 ,主要在于免除当事人对某些事项的举证责任 ,以缓解诉讼证明的困难 ,提高诉讼效率。在逻辑结构上 ,推定主要由基础事实、推定事实以及二者之间逻辑上的内在联系构成  相似文献   
822.
张月满 《政法论丛》2007,1(3):64-69
刑事证明中法律推理的客观性不仅应体现在事实领域内,也应体现在价值领域内。它对于练就司法人员的理性思维、培养尊重程序意识、实现法治等有重要作用。刑事证明中法律推理的客观性的建构依赖于刑事证明法律推理自身的客观性、遵循逻辑基本规律及推理主体正确的价值观。而“天然逻辑学”对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律推理的客观性具有指导及释明作用,可为其科学建构提供逻辑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23.
庭外取证主体与认证主体分离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也是域外司法实践中的普遍做法。我国现行证据规则中取证主体与认证主体不分的状况,已经给司法实践带来危害,在我国证据制度中实行庭外取证主体与认证主体分离已势在必行。建构我国的取证主体与认证主体分离制度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法治现状,并需辅之以必要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24.
测谎结论是一种具有极高效用的证据材料,但至今仍未取得法定证据资格。究其原因,存在着具体的理论困境和现实难题。前者包括测谎结论与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之间的冲突、测谎结论本身准确性与稳定性存疑以及侵蚀裁判权的风险。后者包括实践基础的缺乏与证据化推动力的缺失。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应当保证测谎结论的证据化不侵犯人权,保证测谎结论作为证据的准确性;其次明确测谎结论的体系定位;最后内外发力,从外部提高测谎结论证据化的人才保证和技术保证,从内部构建起以取证规则和质证规则为核心的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825.
刑事证据法对权利保障与规制职权的重视程度,是其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志。在现代社会中,权利保障与规制职权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个硬币的两面。但打击犯罪与权利保障的关系决不是因为两者存在冲突而需要"并重"或"兼顾"的关系。在刑事诉讼中是否肯定权利保障,实际上就意味着是否赞同采用文明的方法以实现惩罚犯罪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对权利保障的肯定程度,也就是其文明程度。鉴于排除非法证据是程序性法律后果的重要内容,因此,两个《规定》明确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相关内容,使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在设置程序性法律后果方面迈出了引人瞩目的步伐。如何使两个《规定》中的程序性法律后果得到落实,则仍需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826.
“克智”是凉山彝族口头传统的一种典型本土文类。在葬礼中,通过喜丧仪式中的乐舞与激辩,“克智”演述利用其夸张、讽刺的语言风格,对抗、竞争的表演形式,在仪式中呈现出了以“迎—聚—分—送”为基本特点的结构形式,它同时观照了仪式中的人、祖、神。并将通过礼仪与祖灵信仰作为一种内动力,形成了活态的循环体系,从而奠定了彝族社会、仪式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827.
彝族古歌是彝族人民用彝语传唱、内容古老、符合彝族诗歌格律且嵌合于生产生活祭祀娱乐活动中的彝族诗歌。彝族古歌至今仍“活态”传承于彝族民众生活中,为地域文化持有人提供了重要的人文精神养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论文从彝族古歌的歌词韵式、行文特色、结构特点探讨彝族古歌的诗学意义,认为彝族古歌有着自身的格律和创作规律,句首韵、句间顶韵、句内韵、句尾韵和赋、比、兴等修辞手法的交替使用,五言三段式等较为固定的结构,使古歌唱诵起来朗朗上口。优美的韵律,婉转动人的曲调,提升了古歌的感染魅力,为彝族诗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8.
唐代证据规则广布于典章律令以及司法史料之中。维护人道伦理、依法取证与采证、情理与证据并重是为唐代证据制度之基本原则。唐代取证规则由拷囚规则、秘密取证规则以及"以谲"取证规则构成。疑罪规则、五听规则以及"术审"规则构成唐代之心证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