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特点之一广读博览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幼时喜欢读历史小说,稍长对时事新闻、国家的前途产生极大的兴趣。19岁那年曾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半年,废寝忘食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书  相似文献   
12.
张浩 《人民论坛》2022,(7):74-78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学科基础理论建构的经典之作,毛泽东同志撰写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的目的和对象,阐明党史研究的立场和方法,明确党史分期及划分标准,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至今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可以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做人、做事、做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也是当代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用自己的终生实践来回答的问题。尽管古今中外很多仁人志士、圣贤先哲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见解,但对于当代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还是非常有必要经常性地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三者是密切关联、高度统一、相辅相成的。做人是根本、做事是目的、做官是载体。  相似文献   
14.
<正>"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的一个古老原理,意思是: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从社会学讲,无论古今中外,但凡有人群的地方,大多数人在道德上都是中性且随波逐流的。一个社会,一个组织,只要在制度上存在漏洞或缺陷,那么"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5.
正人皆可以为诗人,但未必能成为大诗人。审视古今中外大诗人的辉煌业绩和成长轨迹,有"五个备件"不可或缺。一是特殊天赋。一个诗人要想成为大诗人,非有天赋不可。天赋就是要天然爱诗,天性喜诗,天性爱写诗,与诗有缘,痴迷于诗。人们熟知古今中外许多大艺术家,都是有天赋的。如王羲之于书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小康》2009,(11)
国庆阅兵,威严也时尚阅兵,古今中外传统的一种军事仪式,英文称parade,是从法文parade移用过来的,而法文的parade来自于拉丁文paro,原意是:时刻准备着。一个简单的定义,如此完美地诠释了军队和  相似文献   
17.
近日,我们到基层宣传胡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听到不少农村干部说,时下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喜欢讲长话,而且"长而空",群众不爱听。他们不管啥场合,也不管对啥人,都是滔滔不绝,长篇大论,讲得百姓心烦。看来,转变干部作风,讲精炼的话,讲管用的话,讲真心的话是一个重要方面。一句话,干部要善讲短话。讲短话群众爱听。话语贵精练,文章忌冗长,这是古今中外的通理。人们都喜欢听言简意赅、有真情实感的话,反感言之无物、拖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无字书?这就是要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毛泽东说: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为什么要读无字天书它的重要性在哪里?其一,有字的书源于无字天书。古今中外,任何科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大历史观的主张者和践行者,他的大历史观蕴含了“古与今”“中与外”“形与势”等辩证逻辑。“古与今”的辩证逻辑,即毛泽东大历史观“通古今之变”,实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形成了自觉的时间意识、自省意识和使命意识,从而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中与外”的辩证逻辑,即毛泽东大历史观自觉以更宽广的视野研究党内、国内和国际历史,具有立体存在的空间意义。“形与势”的辩证逻辑,即毛泽东大历史观善于从历史之“形”中把握历史之“势”,明晰了历史的实质和趋势。由此,毛泽东大历史观实现了对其他大历史观理论观点的价值超越。  相似文献   
2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解决官僚主义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这可以说抓住了当前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切实解决好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问题,不但是党的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官僚主义历来是官场顽疾,古今中外都有,表现形形色色,但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官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