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季羡林先生多年提倡一种大国学的观点.认为现在的所谓"国学"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不是单一的"汉学".也不是单一的儒学或者道家文化.国学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对内是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对外则不断吸收外来的文化,以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佛教本来是外国的东西,后来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他很多国家的优秀文化也要不断融入中国文化.要发展国学,必须实现三个贯通:古今贯通、中外贯通、文理贯通.  相似文献   
52.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事关政权的巩固毛泽东曾强调 :“凡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 ,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革命的阶级是这样 ,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古今中外都如此。任何一个社会 ,一个政权都需要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来维护 ,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突出地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所以历史上革命或反动的阶级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 ,都把它作为争得或保持自己在经济、政治上的统治权的有力武器。从一定意义上看 ,意识形态对统治阶级来说是一种社会心理、人心向背的导向。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3.
"通古今之变"在司马迁那里不仅是一种历史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审视古今时代的文化观念。在"通古今"的思维模式下,司马迁对古今作家、作品的批评能够以贯通的眼光来进行审视,这对后世文学批评有所启发。同时,在"通古今之变"的文化观念之下,司马迁能够以等视古今的态度对古今作家、作品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体现在文论思想的总体特征上,基于"通古今之变"的观念,司马迁既有对传统文论的继承也有在此基础上的革新。  相似文献   
54.
《金玉奴》是荀派京剧名剧,其他剧种也有此剧目。剧名还有《鸿鸾禧》、《豆汁记》、《棒打薄情郎》等。这个故事来源于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相似文献   
55.
刘继兴 《党建》2009,(12):60-61
幽默是睿智和机敏的表现。钱钟书先生认为“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英国人用幽默增加风度和开展外交,美国西点军校可以凭幽默录取新生,美国总统靠幽默赢得选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幽默的国度,从《史记·滑稽列传》到《古今谭概》、《笑林广记》,无一不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幽默。  相似文献   
56.
瑕疵     
对于某些有强迫症的人来说.瑕疵是一种万万不能容忍的东西。然而,瑕疵也有它的独到之处。 对物来说,瑕疵更显价值。《古今大战秦俑情》里有一个桥段:主人公尝了尝镜上铜锈。味甘,由此鉴定此镜乃千年前遗留下来的流星镜。暂且不论是否真有科学依据能证明千年铜锈味甘,单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铜锈不仅没有影响古物整体美观,反而彰显了自身价值。有瑕疵的古物更能被人认可,太过完美反而增加其为赝品的可能。  相似文献   
57.
廉政短信     
把住自己的嘴,清静如水;管住自己的手,甘愿吃亏;收住自己的心,无私无畏。——陈晓波摆阔露富会颓废,奢侈浪费是犯罪。纵观古今兴亡事,纸醉金迷山河碎。学习革命老前辈,光荣传统记心扉。艰苦奋斗创大业,廉洁自律树丰碑。——王福生  相似文献   
58.
《唐律疏议》作为中国传统法典的集大成者,被纪昀、薛允升等人评价为"出入得古今之平",这是极为允当的。一方面,体现在刑罚制度和适用方面,它坚持了宽严适中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唐律疏议》的规范体系反映、践行和落实了中国传统社会动态合理正义观和"王道平"秩序观的内在要求,在律目条文中处处彰显着"等者同等""不等者不等""等与不等的辩证统一"三原则。总体上看,《唐律疏议》体现了中国传统法的内在原理,即德生道成的道德文化原理和德主刑辅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59.
<正>地处"吴根越角"的苏州市吴江区,文化基因无疑为"吴风越韵"。无山,是吴江的缺憾;多水,则是吴江的优势。吴江文化的浓墨重彩当在做好一篇风生水起的"水文章"。这水是贯通古今的,这文章是融为一体的。地缘上,有东太湖;历史上,有大运河;文化渊源上,有吴淞江。吴江这方"水土"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泽国、鱼米之乡。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集居吴江,从马家浜文化,到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吴江始终得天独厚,一脉相承,得太湖、长江氤氲滋润。  相似文献   
60.
丁聪 《今日浙江》2014,(11):61-61
正阿谀逢迎、溜须拍马,俗称拍马屁,这是流行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恶俗之风。它以甜言蜜语为表象,以谄媚奉承为特征,以精神贿赂为手段,以获得私利为目的。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正派人士极其鄙视的恶劣作风。善拍者多为奸佞之徒。为了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