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98篇
中国共产党   159篇
中国政治   267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1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有名言“土地是财富之母”。今天,这句话仍然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然而,土地母亲孕育的巨大财富,究竟落入谁家?政府:享受土地的盛宴狂欢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谁拥有,谁受益。在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是政府可以对农用地实施征用。因此,作为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政府,享受土地的盛宴狂欢是理所当然的。在土地市场中,政府居于垄断性“中介”地位,是市场上端货源(农村土地和城市拆迁用地)的垄断性买家,又是市场下端商品(经营性土地)的垄断性卖家。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用农民的农用地,通过土…  相似文献   
62.
中华传统美学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美思想,中国古典和谐美以"中和"思想为特征,对和谐美的追求渗透并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从考察中国古典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谐美思想的文化根源和哲学基础,践行和谐美思想的积极意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认识和谐美,践行和谐美,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发展相伴,日本制定和实施了具有浓厚新自由主义色彩的城市政策,主要包括通过构建"城市重构联盟"1,调整城市治理机制;放松城市管制,强调效率优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建设投资;改革社会福利制度等。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日本新自由主义城市政策的核心,就是强调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中要减少政府干预、放松管制,给资本和市场松绑,更多地为自由市场力量的发挥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64.
目前看了《空谷幽兰》一书,引起了许多联想。就是今年春节前后,关于终南山隐士的报道突然窜红网络,缘起与比尔·波特关于终南隐士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有关。比尔·波特(BillPorter)是翻译和阐释中国古典著作的美国学者  相似文献   
65.
李永红  胡大平 《求索》2008,(12):92-94
以比较的视点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可以发现,它的根本思想变革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追问人性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并反过来理解自然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骆恒光是上世纪70年代浙江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在"文革"刚结束、百废待兴之际,书法在长时间沉寂之后的第一次苏醒,首先即以技法精良作为最主要标志。骆恒光应运而生,以其一手醇真得令人叫绝的米芾书风,以其出入古典法帖的专业风范,以其点划精到无懈可击的深厚功力,独步浙江书坛,成  相似文献   
67.
恩格斯所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写于1886年,距今已整整130年了。书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其哲学先驱——德国古典哲学的最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了系统的论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  相似文献   
68.
近几年,黄丹妮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一些主流媒体上,这位出生江苏南通、刚满20岁正在南京艺术学院读书的倩丽女孩,以其独有的音质、出众的悟性、天资和灵气,博得广泛好评,并逐渐被社会所熟悉,被业内人士所认可。著名词作家李幼容评价说:丹妮这个孩子,声音甜美,悟性好,是个可塑之才。实际上对丹妮看好的不仅是  相似文献   
69.
西方自然法思想发源于古希腊时期,在其历经的几千年历史中,其被诠释为不同的概念,与"自然法"概念相近或可以作为它的替换词有:宇宙法、上帝法、永恒法、人类法、道德法。名称的变换,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法所要求利用的角度。但自然法这种思想传统和政治意识形态却不断引导西方法律制度的构建。它也是组织人们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模式,是人们观察、分析和评价法律的参照物,它也对现代社会法律的研究提供了思想启迪。本文以期通过分析自然法的产生、发展以及新时期的转型,加深对其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0.
郑异凡 《同舟共进》2010,(11):45-46
"中共中央的编译局,还是苏共中央的编译局?"1970年3、4月间,中央文革给中央编译局发来文件,说由中央编译局翻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收入叛徒普列汉诺夫写的序言和注释,这是不能容忍的,必须立即删去,并检查是否还存在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